倪匡's Blog, page 11
February 3, 2023
青口
青口 ,英文叫Mussel,法名Moules,日本人稱紫貽貝或綠貽貝。
牠是一種微生物,附貼到巖石或橋躉時便很快地生長成一至二吋長的貝類,顏色由紫至深黑,內殼帶綠色。
香港海灣採取到的靑口,是這種貝類最低劣的。剝開殼一看,肉中還有一撮毛,像女性生殖器。有點異味,並不好吃。產量又多,賣不起價錢,從前在廟街還有一檔賣生灼青口,是醉漢最便宜的下酒餸。
一到歐洲就身價不同了,法國人在十三世紀時開始當牠是寶,宮廷菜中也出現了青口,但都是不同的種,味清香,又很肥大,讓人百食不厭。
全世界各地都長青口,因為牠容易貼生在船底,船到甚麼地方就生長在甚麼地方。
當今海洋汚染,野生的青口有危險性,多含重金屬,少吃為妙,要吃買紐西蘭進口的。
養殖青口有三種辦法,在淺海的床底插上木條,播下種,就能收成,但是此法有弊病,漲潮退潮,幼貝不能長時間食取微生物或海藻。第二個方法是乾脆造個平底的木筏,浸在海中。第三是插一巨木在海底,再放射式地牽上繩子,讓青口在繩上長大,此法西班牙人最拿手。
西班牙的海鮮飯Paella少不了青口,土耳其人也喜歡用碎肉釀入青口中烹調,意大利人更把青口當成粉麵的配料!Mouclade和Moules Marinere 是法國名菜。
基本上,最新鮮肥美的靑口是可以生吃的,但全世界人都沒有這種習慣,連日本人也不肯當牠為刺身。
最佳品種是法國Boulogne區的Wimereux青口,體積較小,只有一寸左右,樣子肥嘟嘟,殼很乾淨。
吃法簡單,用一個大鍋,加熱後,放一片牛油在鍋底把大量的蒜茸爆香,放青口進去,倒入半瓶白餐酒,上蓋,雙手抓鍋拚命翻動,一分鐘後即成,別忘記下點鹽和撒上西洋芫荽碎,這時香噴噴的青口個個打開,選一個最小的,挑出牠的肉吃完,就可以把這個小殼當成工具,一開一合地將別的青口肉挾出來。法國人看到你這種吃法,知是老饕,脫帽敬禮。
January 27, 2023
柿子
秋天,是柿子最成熟的季節。
柿子種類很多,分吃硬的軟的,前者的樣子千變萬化;雞心型、肥矮形,還有四方形的,剝了皮來吃,很爽口;後者愈熟愈軟愈甜,冰凍了更美味。
柿樹極好看,榦烏黑,有時葉子全部掉光,只剩下一樹的柿子,上千個之多,下雪果實打不掉,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濺 幾滴血。
吃不完,有的在樹上乾了,就變成了天然的柿餅,在寒風中僵硬,沒有了水分,可以保存很久都不壞。
柿餅切成薄片,也两以當成甜品,煮起糖水放進幾片,很可口。
新鮮的硬柿,是做齋菜的好材料,一般齋菜中放味精,是我最反對的,為甚麼不用本身甜蜜的果實入餚呢!
把柿子切成粒炒西芹和豆腐乾,或者用它來炆腐皮。它可代替番茄煮意粉,顯另一番滋味。
還能當盛菜的器具呢。把連枝連葉的柿子剪下,在頭上切它一刀當蓋子,柿身挖空,肉和其他蔬菜炒,再裝進去,美觀又好吃。
當成水果上桌時,最好選硬中帶軟的柿子,切成一口一塊那麼大,裝在一個鋪滿碎冰的碟中,又紅大白,煞是好看。求變化,再加蜜瓜切塊點綴,更誘人。
榨紅蘿葡汁時,加一個硬柿進去磨,同是紅色,但味道就錯綜複雜得多。
在西安的市場中,看到當地人最喜歡吃的柿餅,並非整個曬乾了壓扁那種,而是將軟柿打糊,加入麵粉中搓後炸熟的。此餅可以保存幾天不壞,也是怪事,可能柿中有些殺菌的因素吧?
日本的柿,最出名的是富有柿,但是真正好吃的,是叫「西條柿」。產於廣島;採下後噴清酒殺澀,甜美之極。日本年輕人也不知道有這種柿。
柿不會吃到酸的,最多是沒有甚麼甜味,如嚼發泡膠。遇到這種啞巴柿,只有加糖曬成柿餅,或者整棵樹砍掉拉倒。
古人說柿上市時,螃蟹當肥,但兩者不能一起吃,否則肚子痛。我年輕時不信邪,照吃,果然靈得很,真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January 20, 2023
鵝
鵝,是將雁子家禽化的烏類。巨大起來,比小孩高,性兇,看到兒童穿著開襠褲,也會追著來啄。鄉下人也有養牠們來看門的習俗。
比雞和鴨都聰明,鵝看到矮橋或低欄時,會把頸項縮起,俯著頭走過。也有人目睹牠們知道在附近有老鷹,飛翔著的鵝群野鵝,每一隻都咬著一塊石頭,防止自己的本性吵雜,喜歡鵝鵝地叫個不停。
最常見的灰色鵝,也有野生的,養殖的多數是白色。
世界上也只有歐洲人和中國人會吃鵝。但古埃及的壁畫上已有養鵝圖畫,當年已經學會填鵝,迫使牠們的肝長大。
日本人不懂得,充其量也只會吃鴨子。至於鵝,只能在動物園裏看得到。
我們吃鵝,最著名的廣東人的燒,和潮州人的滷。前者有時吃起來覺得肉很老很硬,這對專門賣鵝的餐廳是很不公平,認為他們的水準不穩定。其實鵝肉一年之中,只有在清明和重陽前後的那段時間最嫩,其他時候吃,免不了有僵硬的口感。
潮州人知道這個毛病發生在燒上面,燒鵝只是皮好吃,不如滷將起來,不管年紀多大的鵝,都能滷得軟熟。
一般人有時連鴨和鵝都分辨不出,其實很簡單,看頭上有沒有腫起來的骨頭就知道了,鵝的身體、線條也較優美,鴨子很醜陋,兩者一比就分出輸贏,怪不得王羲之愛鵝不愛鴨。
吃鵝的話,除了滷水,香港的鏞記做得最好。他們燒起鵝來連木炭也講究,要求製出最完美的招牌菜。不過,更好吃的,是煙燻鵝。
在鏞記廚房,鵝的佳餚變化多端,可用鵝腦製凍,也用鵝肝做臘腸。
說到鵝,不能避免談鵝肝醬,法國人最拿手。但勸告各位要試的話,千萬要買最貴最好的。我最初就是沒那麼做,接觸到劣貨,覺得有陣腐屍味道,差點作嘔。後來都沒碰過它,直到在法國鄉村住下,試過最好的鵝肝醬才改觀,但已經白白浪費了數十年。
January 13, 2023
金槍魚
金槍魚英文名作Tuna,洋人不知怎麼炮製。日本人生吃,稱之為「鮪Maguro」。
錘形的身體,像頭巨大的炮彈,可達十幾呎長,重七八百公斤。
天下最高級的金槍,叫「黑鮪」,生長於日本近海。還有一種叫「南鮪」的,等級次之。在東南亞一帶和澳洲西北岸也能抓到。其他種類生長於印度和歐洲各地,肉質最劣。但過量捕捉而減產的關係,也空運到日本出售。
當今要是能夠吃到真正日本產的金槍魚,已是幸福事。牠全身皆油,背部和尾部已比印度、西班牙的鮪魚腹部Toro好吃得多,日人稱之為「本鮪Hon Maguro」。
全世界的產量有一百六十多萬噸,其中九成以上賣到日本,世界各地的壽司店再從日本買回,真是怪事!
金槍魚一年四季皆能捕捉,生長得極快,是因為牠睡覺時也游著泳,張開口,吞下大量海中的海草和微生物。近來已有養殖金槍魚的技術發明了,但肉質當然不可和天然的相比,食量大,養起來也不合算,流行不起來。
吃法並不多,除了刺身,有些日本人拿醬油來漬,也有用噴火槍在腹部Toro的表面上燒它一燒的。太劣質的部分,就拿去做罐頭。
在築地魚市看到的金槍,都是已經切掉頭由外國輸入。日本近海抓到的頭也吃之。每個頭有兩個西瓜合起來般巨大,放進一個更大的烤箱中撒鹽焙出。稱之為Kabuto Yaki,單單是眼睛已如蘋果,愛吃魚眼的人有福了。
我們遊大阪的黑門市場時,也看到了這些魚頭和頸項上那兩條肉,吃起來並不比Toro差。當然,頰部的面肉也非常可口。
一次在金澤最高級的壽司店中吃到「本鮪」,腹部Toro上面和皮下之間有片白色的東西,大師傅依傳統棄之,我叫他拾回,切成細絲沾醬油送酒。廚子看了也試食一口,大呼一生人還沒有吃過那麼肥美的。當然,全是脂肪嘛。
Toro呈粉紅色,在台灣壽司店賣的也有粉紅色魚肉,那是劍魚Kajiki Maguro,台灣人堅稱牠為Toro,我只好不出聲了。
January 6, 2023
鮑魚
最珍貴的鮑參翅肚,鮑魚佔了第一位,可見是海味中天下第一吧。
乾鮑以頭計,一斤多少個,就是多少頭。兩頭鮑魚,當今可以登上拍賣行,有錢也不一定找得到。
鮑魚從小到大,有一百種以上,吃海藻,長得很慢,四五年才成形。要大得七八吋長的,需數十年。
殼中有三四個孔,才稱鮑魚,有七八個孔的小鮑,有人稱之為床伏Tukodushi、或流子Nagareko,九個洞的,台灣人叫九孔。
大師級煮乾鮑,下蠔油。我一看就怕,鮑魚本身已很鮮,還下蠔油幹甚麼?依傳統的做法,浸個幾天,洗掃乾淨。用一隻老母雞、一大塊火腿和幾隻乳豬腳炆之,炆到湯乾了,即上桌,沒有發好之後現場煮的道理。
乾鮑來自日本的品質最好,這沒話說。澳洲南非都出鮑魚,不行就不行。
別以為貴就當禮品。日本人結婚時最忌送鮑魚,因為牠只有紫邊殼,有單戀的意思,不吉利的,但可送一種叫熨斗鮑魚的,是將牠蒸熟後,像削蘋果皮般團團片薄,再曬乾。吃時浸水還原,當今已難見到。
新鮮的鮑魚,生吃最好,但要靠切工,切得不好很硬。最高級的壽司店只取頂上圓圓那部分,取出鮑魚肝,擠汁淋上。吃完之後剩下的膽汁,加燙熱的清酒,再喝之,老饕才懂。
韓國海女撈上鮑魚後,用鐵棒打長成條,叉上後在火上烤,再淋醬油,天下美味也。
澳洲鮑肉質低劣,只可生吃,或片成薄片,用一火爐上桌,灼之,亦鮮味,但也全靠片工,機器切的就沒味道。
最原始的吃法是將整個活生生的鮑魚放在鐵網上燒,見牠還蠕動,非常殘忍,此種吃法故稱「殘忍燒」。
吃鮑魚,我最喜歡吃罐頭的,又軟又香,但非墨西哥的「車輪牌鮑」不可,非洲或澳洲的罐頭一點也不好吃。買車輪牌也有點學問,要有罐頭底的凸字,印有PNZ的才夠大。
鮑魚有條綠油油的肝,最滋陰補腎,我們不慣吃,日本人當刺身,吃整個鮑魚如果沒有了肝,就不付錢了。
鮑魚
最珍貴的鮑參翅肚,鮑魚佔了第一位,可見是海味中天下第一吧。
乾鮑以頭計,一斤多少個,就是多少頭。兩頭鮑魚,當今可以登上拍賣行,有錢也不一定找得到。
鮑魚從小到大,有一百種以上,吃海藻,長得很慢,四五年才成形。要大得七八吋長的,需數十年。
殼中有三四個孔,才稱鮑魚,有七八個孔的小鮑,有人稱之為床伏Tukodushi、或流子Nagareko,九個洞的,台灣人叫九孔。
大師級煮乾鮑,下蠔油。我一看就怕,鮑魚本身已很鮮,還下蠔油幹甚麼?依傳統的做法,浸個幾天,洗掃乾淨。用一隻老母雞、一大塊火腿和幾隻乳豬腳炆之,炆到湯乾了,即上桌,沒有發好之後現場煮的道理。
乾鮑來自日本的品質最好,這沒話說。澳洲南非都出鮑魚,不行就不行。
別以為貴就當禮品。日本人結婚時最忌送鮑魚,因為牠只有紫邊殼,有單戀的意思,不吉利的,但可送一種叫熨斗鮑魚的,是將牠蒸熟後,像削蘋果皮般團團片薄,再曬乾。吃時浸水還原,當今已難見到。
新鮮的鮑魚,生吃最好,但要靠切工,切得不好很硬。最高級的壽司店只取頂上圓圓那部分,取出鮑魚肝,擠汁淋上。吃完之後剩下的膽汁,加燙熱的清酒,再喝之,老饕才懂。
韓國海女撈上鮑魚後,用鐵棒打長成條,叉上後在火上烤,再淋醬油,天下美味也。
澳洲鮑肉質低劣,只可生吃,或片成薄片,用一火爐上桌,灼之,亦鮮味,但也全靠片工,機器切的就沒味道。
最原始的吃法是將整個活生生的鮑魚放在鐵網上燒,見牠還蠕動,非常殘忍,此種吃法故稱「殘忍燒」。
吃鮑魚,我最喜歡吃罐頭的,又軟又香,但非墨西哥的「車輪牌鮑」不可,非洲或澳洲的罐頭一點也不好吃。買車輪牌也有點學問,要有罐頭底的凸字,印有PNZ的才夠大。
鮑魚有條綠油油的肝,最滋陰補腎,我們不慣吃,日本人當刺身,吃整個鮑魚如果沒有了肝,就不付錢了。
December 30, 2022
馬友
馬友,魚中佳品,俗稱馬鮫郎,潮州人叫牠為伍魚,每年二三月最為甜美,但近來的馬友都是外地輸入,一年四季皆有。
可大可小,大造十多尺長的。一般上尺半兩尺左右。前者直切,成一塊塊碟狀的魚片,通常就那麼煎了就可進食;後者則以清蒸烹調,亦可加芽菜半煎煮。
因為捕捉後即刻死亡,馬友並不被香港人看重。年輕人的印象,只叫鹹魚的時候侍者問道:「要鰽白或馬友?」中得來,以為馬友只能做鹹魚。
目前的鹹魚也多來自印度或孟加拉,可見當地盛產此魚;台灣也有,菲律賓更多,在菜市場中看到灰灰白白凍得僵硬,帶鳞的,就是馬友了。
最佳吃法,也是最普通的,便是用鹽水把馬友煮個三五分鐘,撈起來風乾,或等冷卻後放入冰箱待冷食。掀開魚鱗,裏面肥肥白白的肉呈現在眼前,用筷子挾了點豆醬吃,是潮州人所謂的「魚飯」,很奇怪地,任何魚一點豆醬,入口便不腥了。豆醬要食普寧做的,在九龍城的潮州人雜貨店中出售,也可以在泰國店買到。泰人潮州籍多,也依足了普寧的做法製豆醬,不過味道遜色得多。
清蒸也行,在魚上鋪上豆醬薑絲,看魚的大小、蒸五至十分鐘,其他配料甚麼都不必加,魚肚中的肥膏,是無上的美味。
小時吃奶媽用馬友打漿做的魚圓,此生難忘。當年馬友還是很容易抓得到的,現在要吃一條香港周圍捕到的,已是難 上加難。
大條馬友,直切成片後煎之,因為骨頭只有中間的脊,非常容易入口,是廣府人的所謂啖啖是肉。
煎馬友時發出的那陣香味,是令人不可抵擋的。所以從前的潮州大排檔都備有一平底鑊,下大量的豬油來煎馬友,客人走過即刻被吸引,停住了腳。用這方法招徠是最高超的,目前香港也只有九龍城的「創發」是這麼做。有很多潮州餐廳,我勸他們煎馬友,但都回答說怕油腥,真是塞錢入袋都不懂。
December 23, 2022
醋
醋是怎麼做的?古人說釀酒不成變為醋,有點道理。米經發酵,不加酒餅即成。
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中國人對它的重視是很厲害的。尤其是吃大閘 蟹的時候,簡直是無醋不歡。餃子和乾麵,也以醋佐之。小籠包蒸出來,邊旁―定有一碟薑絲和醋。
從最便宜的涼菜拌豆腐乾絲,到最貴的魚翅,都要靠它。
西洋人也愛醋,尤其是意大利人,他們的餐桌上一定擺著一瓶橄欖油和一瓶醋,倒入碟中,蘸著麵包吃,代替了牛油,非常健康。
他們吃的全部是黑醋,黑醋應該是最高級的,我們也重視黑色的鎮江醋,多過白醋。
日本人相對地少吃醋,不過他們的懷石料理是把各種烹調法集中在一起,其中有一道「醋之物」,是把當時得令的海產浸在醋內。能擠進懷石料理裏面,算是重要的吃法。
韓國食物中,用醋烹調的極少,但他們也愛吃酸,像泡菜金潰就很酸,不過是自然發酵出來的酸味,不求助於醋。
把醋發揮得最好的,應該是杭州菜的西湖醋魚吧?此道菜美味又不肥膩,但也要看廚子的手藝,差的做出來就有點腥。
福州菜的醋爆腰花,也可以和西湖醋魚匹敵。同樣地,師傅的火候不夠,爆出來的腰花就有異味,至於廣東菜,糖醋豬手薑是代表作。
白醋的味道,個性太強,不宜用於煮炒,但作為蘸醬,則是吃潮州滷鵝少不了的蒜泥醋,愈酸愈攻鼻愈好。
山西人把醋倒進瓶中,當酒來喝,是出名的。真正的好醋,喝之無妨,不太酸,有點像果汁。如果叫你喝劣醋,是種懲罰。山西人還把醋凝成固體,稱之為「醋餅」,出外時醋癮一發,從醋餅刮下粉末,滲水飲之。
廣東人飲茶時,老茶樓會奉上一碟醋,那是白醋染紅的,沒有鎮江醋好吃。有一次在「陸羽」飲茶,大家一面喝綠茶龍井,一面吃點心,後來看對方。咦,舌頭為甚麼都變成黑色?原來綠茶一碰到紅醋,就會發生這種現象,下次去飲茶,不妨把綠茶倒入醋中泡泡。
December 16, 2022
芥辣
到西餐廳去,食物上桌,侍者拿出幾款芥辣,問道:「要法國的還是英國的?」
一般來說,英國芥辣才夠味,用的是純芥辣粉調製,而法國芥辣較香,因為不把芥籽的皮磨掉,從外表看來,還帶著一點點黑色。混了酒、糖、醋,所以辣度不足,吃不出癮來。
最初用芥辣來調味的是埃及人,後來羅馬人也染上。中世紀時在歐洲流行起來,最後才傳到中國吧。
舊茶樓桌上一定擺著一碟東西,一邊黃—邊紅,就是芥辣和辣椒醬了,可見芥辣也是很受中國人歡迎的。
西餐中那麼大的一塊牛扒,吃來吃去都是同一個味道,單單加胡椒是不夠的,所以多出一種芥辣來。英國菜當然做得沒有法國人那麼好,但是說起芥辣,還是英國最基本的Colman’s Mustard 牌子夠嗆。
德國人最喜歡吃的香腸,沒有了芥辣也不行。變成熱狗之後,連美國人也愛上了,把芥辣裝進尖口的大塑膠容器中,一擠就一大堆,不攻鼻不給錢。
辣椒日本人叫為「唐辛子Togarashi」中國傳去,芥辣則叫為「洋辛子Yogarashi」西洋傳去。日式釀豆腐Oden中,一定要加芥辣。日本人開的所謂中華料理的炒麵,亂炒一番。下大量的芥辣才吃得進口。
雖然廣東茶樓中擺著「辣辣」碟,但是廣東菜中用芥辣的反而不多。愛吃的,是北方人,像他們的涼菜拌粉皮,就要淋上溝稀了的芥辣汁。
北京的地道小食中,有一種叫「白菜墩」的,是把白菜過一過滾水,然後揉上大量的芥辣和一點點糖,很刺激胃口,單單此道菜用來送二鍋頭,亦心滿意足。
起初還以為歐洲人的芥辣只有英國和法國式的兩種,後來去了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一早跑去菜市場,見小販在賣香腸,一大條十塊錢港幣左右,但芥辣不奉送,另賣。千變萬化不下數十類,一毛錢一種,每種要一點,用報紙包著,吃得不亦樂乎,忘記了香腸是甚麼味了。
December 9, 2022
烏魚
烏魚,廣州人稱之為烏頭,日名鰡,英語作Mullet。由海游入川,烏魚鹹淡水皆有,我們吃的,多數是池塘中生長者。
廣東人多數蒸來吃,泰國人也吃煮的,鋪上青檸和中國芹菜梗,有時也用酸梅,但此魚吃泥底的有機物質和水藻,味不腥,冷食亦 佳。潮州人就最喜歡拿來當魚飯,連鱗煮熟後,攤凍了點普寧豆醬。
魚肥時,肚中充滿脂肪。掀開鱗,皮下帶著一層黃色的魚油,刮而食之,甘美無比。
一般人認為此魚有陣土味,也是難怪的。從前的魚塘挖得深,烏魚不是整天埋在泥中,故無此味。當今的縱然也是養殖,但泥塘又淺又小,抓起來容易,又不等夠時日,烏魚的肥美和甘香盡失。
烏魚有種器官,是所有的魚都沒有,那就是牠的肚子有粒東西,像個小型富士山,廣東人稱之為「扣」,潮州人則叫為魚臍,爽脆美味,最為珍貴。老潮州人買烏魚,沒有了那粒魚臍,就喊著不給錢。
此臍是怎麼生長出來的?烏魚只吃有機物質,齒漸退化,消化系統之中逐漸長出一個新器官來磨碎吃下的東西。
用芽菜和大蒜來爆烏魚扣,是一道老廣東菜,一碟中要集合數十粒,實在難得。
烏魚游在海裏時,體積要比池塘養的大得多,懷卵期捕獲,取出魚子鹽漬後曬乾,就是鼎鼎有名的「烏魚子」了,台灣賣得最多,而台灣人是從日本人那裏學會吃的。
同時間,中東歐洲人也發現了烏魚子的美味,所以土耳其人、希臘人都有烏魚子生產,也只有法國人和意大利人懂得欣賞,英國人美國人都不會吃,在英文食材字典中,沒有烏魚子 的記載。
台灣人除了吃烏魚子、還很會吃烏魚扣,海裏的烏魚,有魚丸般大,拿來曬乾,非常堅硬,這時把烏魚扣拿在火上一烤,然後就炮製魷魚乾一樣,用鐵槌舂之,愈舂愈大愈長,再次烤而食之,此種美味天下難得。當今污染,烏魚又少,扣又小,再也吃不到了。
倪匡's Blog
- 倪匡's profile
- 70 follow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