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s Blog, page 5
March 29, 2024
河鰻
我們一直對鰻魚和鱔魚搞不清楚,以為前者是大隻的,後者為小條;但是六七呎長的巨鰻,廣東人則稱為花錦鱔。外國人則通稱為Eel,比較簡單。
先談談河鰻吧,通常是灰白色,兩三呎長。認定牠們一定長在淡水之中,其實也不然,鰻科的魚,多數是在海中產卵,游入湖泊和溪澗生長,再回到大海中。
鰻魚的生命力極強,就算把牠的頭砍斷,照樣活動,家庭主婦難於處理,還是請小販們劏宰算了。
買回家後,舊時候從爐中抓出一把灰去擦,這一來鰻魚就不會滑溜溜,像廣東話中說的「潺」了。當今的家庭哪來的炭?用一把鹽代替吧,不然把手浸在醋裏也可以抓得牢。
鰻魚的做法數之無窮,一般人放一把杞子在清水中,下一條大鱔魚,清燉個個把小時,即能成為一鍋又香又濃的湯來,甚麼調味品都不必加,肉可食之,湯又極甜,天下美味。
潮州人的龍幡白鱔,是把鰻魚斬件,但是背脊部分還讓它連住,包以鹹酸菜的葉子,下面鋪了荷葉蒸出來,鰻魚團團轉,扮相極佳,味道又好。
鰻魚很肥,脂肪要佔體重的十三巴仙左右,所以皮的部分最好吃,也最為珍貴。巨大的花錦鱔,不可多得,生活在橋的基石邊,抓到了就打鑼打鼓,任鄉親們各分一份。
店裏賣的花錦鱔就不是免費了,要「認頭」,那就是只有客人訂購了鱔頭才劏的。頭最貴,身體的部分斬成塊塊,便宜得多。做法是油炸後再炆,一個頭就是一大鍋,最後剩下的汁用生菜來煨°
一般上日本人是不吃魚皮的,除了鰻,他們最著名的「蒲燒Kabayaki」就是最講究吃皮,愈肥愈厚愈好,因含大量的維他命A,日本人認為夏天吃鰻,這一年的身體才夠強壯,每年到了夏天舉行「丑之日」來慶祝。鰻魚的肝和腸也好吃,燒烤和做湯都行。
外國人也吃鰻,英國下層社會的「國食」,就是他們的鰻魚凍Jellied eel。德國人有種魚湯Aaluppe,都是名菜。北歐人還有鰻魚釀入麵包的做法,稱之為Paling Broodjes。
March 22, 2024
番紅花
全世界最貴的香料,莫過於番紅花Saffron了。
番紅花的花並不紅,花瓣為紫色,內長黄色的雄性花粉,以及雌性的柱頭。番紅花其實取自這柱頭,呈深橘紅顏色,一寸長左右,頭大尾小,像隻巨大的精蟲。
每朵花裏面有三枝這種柱頭,需人手摘下。要在七萬五千朵花的二十二萬五千枝柱頭才能收集一磅重。
一畝地種出來的可摘出四點五公斤來,等於十磅重的番紅花,你說多珍貴?
原產於波斯,印度的諸侯帶到喀什米爾去種,當今該區為世界主要產地之一。在西方,阿拉伯人佔領了西班牙,也大量種植。後來十六世紀,在英國的Essex繁殖起來,把一個叫Walden的鎮改成Saffron Walden,著名的紅花糕Saffron Cake從此成為英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公元前三百年,中國已由印度進口番紅花,種於西藏,稱之為藏紅花,在四川種的,則叫川紅花。
當今旅行到中東各地,帶點手信回來,很少人會去頁番紅花,其實那邊的售價較為便宜。要是你失去機會,可在高級超市的香料部買到。一克一克地賣,裝在透明塑膠盒或玻璃瓶中,貴得不得了。
想玩一玩的話,買一克回來,放十枝花柱在白色瓷杯中,加水,整個杯子就變成很鮮艷的黃色。最高級的和尚袍,就是用番紅花染的。
做起菜來,普遍用在米飯上,印度的Biriani,西班牙的Pealla,波斯的Shola,意大利的 Milanese Risotto,非番紅花不可。
加在湯中,則是法國西部名菜布耶佩斯Bouillabaisse的主要原料之一。
番紅花的滋味除了帶點苦之外,有種奇異的香,但個性不強,不會影響到其他食材,只增加它們的矯艷,是食物的最佳化妝品。
雖傳到中國,不懂得投入烹調,只用於藥物上,它少用養血,多用行血,過用則血行不止。要自殺的話,用它最妙,是種又美麗又高傲的毒藥。
March 15, 2024
蒟蒻
蒟蒻,就是魔竽,英文名稱為魔舌Devil’s Tongue,是一粒粒的球狀根物,外表漆黑,肉雪白。
主要成分是葡甘聚糖,但不甜,其實它低膽、低糖、低熱,一點膽固醇也沒有,但是連味道也沒有了。
葡甘聚糖有凝膠性,可以製成一團團像軟塑膠的東西來,切片像魷魚拉成線就像粉絲,但比粉絲韌硬得多了,女人拿去裝胸,倒可考慮。
它的好處是可以凈化血液、清腸胃、治腸癌、醫糖尿病,是健康食物愛好者的恩物,吃了會飽,但一點營養也沒有,要減肥的話,找它好了,絕對沒介紹錯。
日本人杷蒟蒻發音成Konnyaku,有點像白蘭地的干邑,所以很容易記住它的名字。
他們吃得最多了,基本上是製成塊狀,煮熟後上面塗了甜醬料,就那麼吃將起來,非常原始。
拉成絲,像烏冬般粗,用醬油和清酒煮一煮,即能上桌,一點味道也沒有的緣故,拿來就像喝醬油罷了。外國人真是不懂得欣賞,但日本朋友就愈吃愈有味道,怎麼可能嘛,總之媽媽煮過的東西,就感覺到味道來,外國人從小不吃此物,沒感覺。
火鍋中也下蒟蒻,拉成細絲,又綑成一圓,蒟蒻絲過濃湯一滾,應該好吃才對,但並不像粉絲那麼吸汁,也不美味。
它做成甚麼像甚麼,尤其是染成褐色,外層割幾刀,炒起來樣子和泡過的魷魚一模一樣,但是精神上已吃到肉,不算齋吧?
蒟蒻還可以當甜品,沖淡之後,樣子口感有點像大菜糕,亦似啫喱,所以就做出許多這一類的糖果,它還不容易變壞,可存甚久,毛病出在比大菜糕和啫喱都硬,一不小心嗆住喉嚨,骾死過很多老太婆。
當今中菜裏也用很多蒟蒻,台灣菜肉繍球梅花、脆皮素蹄筋、高湯札芋金華片等等,都以蒟蒻當重要的食材,再下去,台灣人也許會搓成小粒,做出甚麼珍珠蒟蒻奶茶來呢!
March 8, 2024
牛蒡
從前在菜市場看不見的新鮮牛蒡,為甚麼當今周園都有得賣呢?和大葱一樣,日本人好吃這兩種東西,自己地方人工貴,拿種子去大陸去種,大量輸入本土後,農民抗議,又不賣了,存貨就傾銷到香港來。
牛蒡別名夜叉頭、便牽牛、大力子、蝙蝠刺等等。古稱牛旁,即為牛的尾巴。英名Edible Burdock。
屬菊科。牛蒡為根類蔬菜,含蛋白質、脂質、鈣、磷等等,維他命養分亦強,曬乾了,製為中草藥。
種子播放後,兩年就會長出又粗又長的牛蒡來,開的粉紅花朵,下面結了一顆圓形帶刺的萼,很獨特,一眼就認得出。
牛蒡的直根耐水性弱,浸到水即腐爛,種植的土壤一定要選排水良好的。上等牛蒡約四五尺長,直徑如甘蔗般粗。
皮褐色,剝了之後是白色的肉,但一般只將表面上的岐根除去,刮洗後拿到市場去賣,並不剝皮。
日本牛蒡的種類多,手杖形的最為普遍,也有長得像番薯或蘿蔔的。
分大浦群和瀧川群,再分中之宮、渡邊早生、山田早生、新田、常盤等品種。最有趣的,是一種叫「柳川理想」的牛蒡。
廣東人用它來煲湯,加塊豬骨和一片瘦肉,煲個三四小時。也許對身體好,但是味道並不是十分好聞,口感亦粗。
切成絲,燙一燙熟,加糖、麻油、鹽漬成涼菜,最後撒芝麻上去。韓國人也吃。
有時用來炆豬腩肉,其實,牛蒡的吃法在中國不多,西餐中更從來沒有見過。
日本人吃法千變萬化,和中國一樣當為涼菜的最普遍。刨成絲用的最多,像他們的柳川鍋,用大量牛蒡後,加土鰍煮成,上桌前打一個雞蛋下去,還要撒好多糖,最初吃不慣還以為是甜品呢。
高級吃法,莫過於「盔煮Kabuto Nei」,用清酒、醬油和少許糖煮紅鱲魚魚頭,加上幾片牛蒡和幾塊豆腐,此道菜最好吃的並非魚頭,而是牛蒡。
March 1, 2024
醋
自古以來,人類最早用的調味品,除了鹽之外,就是醋了。
醋由釀酒時變壞而成,在還沒有發明之前,用的是柑橘或酸梅來刺激胃口。醋中含有的蘋果酸,對人體並非有甚麼幫助。我們吃醋,是因它製造大量的唾液和胃液,能夠中和食油的肥膩,產生一種清涼感,是我們的身體在無意識中需要的。
醋能醫治骨頭的疏鬆,倒是事實。軟骨功的民間技藝,把孩子從小浸在醋裏,是很殘恩的事。傳說中,如果吞到魚骨,也要喝醋來軟化,這倒不是真的,吞一團白飯較為實在,嚴重起來最好找醫生拔掉。
醋的吃法數之不盡,先從分類開始。醋有白醋、黑醋、紅醋、蘋果醋、梅醋、橙醋之分,最為稀奇的,還可以用柿子製醋,總之五穀或蔬菜果實,發酵之後皆能成醋。
除了點菜之外,醋還能喝。鎮江醋在我國最為聞名,鎮江人人喝之,比嗜酒更厲害。我們當今流行喝的是果實醋,當為健康飲料,其實古人早就懂得這種醫療效果。
做起菜來,南方人最常用它來煮糖醋薑,加豬腳和雞蛋,是產婦必食的,也受一般人歡迎,已變成飲茶的點心之一種,它愈煮愈出味,雞蛋愈硬愈香。飛機餐要加熱,新鮮的菜加熱了就不好吃,為甚麼不考慮這一道呢?
小量的醋,並不影響食物的味道,還能保鮮並增加食慾,壽司的飯糰,就非加白醋不可,點了醬油,就吃不出酸味來。
意大利人更缺少不了醋,餐桌上一定擺著一瓶。他們講究有年分的醋,愈久愈濃。十二年的醋本來有七十公升,最後蒸發成三公升,就那麼點麵包吃,他們認為已是天下美味。
杭州的西湖醋魚、福建的糖醋豬腰等名菜,非醋不可。廣東人除了潮州一帶能接受的白醋之外,都愛用紅醋,餐廳茶樓供應的全是紅醋。紅醋很怪,如果你點了東西吃,又喝幾口綠茶之後,整條舌頭變成黑色,不相信你下次試試看就知道了。
February 23, 2024
腐乳
腐乳可以說是一百巴仙的中國東西,它的味道,只有歐洲的乳酪可琪匹敵。
把豆腐切成小方塊,讓它發酵後加鹽,就能做出腐乳來,但是方法和經驗各異,製成品的水準也有天淵之別。
通常分為兩種,白顏色的和紅顏色的,後者甚為江浙人所嗜,稱之為醬汁肉,顔色來自紅米。前者也分辣為和不辣的兩種。
一塊好的腐乳,吃進去之前,先聞到一陣香味,口感像絲綢一樣細滑。死鹹是大忌,鹽分應恰到好處。
凡是專門賣豆腐的店,一定有腐乳出售,產品類型多不勝數,在香港,出名的「廖孖記」,水準必一般的高出甚多。
但是至今吃過最高級的,莫過於「鏞記」託人做的。老闆甘健成孝順,知父親愛腐乳,年分高,不能吃得太鹹,找遍全城,只有一位老師傅能做到,每次只做數瓶,非常珍貴,能吃到是三生之幸。
劣等的腐乳,只能用來做菜了,加椒絲炒蕹菜,非常惹味。
炆肉的話,則多用紅腐乳。紅腐乳也叫南乳,炒花生的稱為南乳花生。
腐乳還能醬治思鄉病,長年在外國居住,得到一樽,感激流涕,看到友人用來搽麵包,認為是天下絶品。東北人也用搽東西吃,塗的是饅頭。
據國內美食家白忠懋說,長沙人叫腐乳為貓乳,為甚麼呢?腐和虎同音,但吃老虎是大忌諱,叫成同屬貓科的貓乳了。
紹興人叫腐乳為素扎肉,廣東人也把腐乳稱為沒骨燒鵝。
貴陽有種菜,名為啤酒鴨,是把鴨肉斬塊,加上豆瓣醤,泡辣椒、酸薑,和大量的白腐乳煮出來的。
當然,我們也沒忘記吃羊肉煲時,一定有點腐乳醬來沾沾。
腐乳傳到了日本,但並不流行,只有九州一些鄉下人會做,但是傳到了沖繩島,則變成了他們的大愛好。我們常說好吃的腐乳難做,鹽放太少會壞掉,太多了又死鹹,沖繩島的腐乳則香而不鹹,實在是珍品,有機會買樽回來試試。
February 16, 2024
長葱
長葱,多生長在中國北部,南洋人叫為北葱。紀元前就有種植的記載,正式的英文名字應該叫為Welsh Onion,和Leek又有點不一樣,後者的莖和葉,都比長葱硬得多。
通常有一元硬幣般粗,四五呎長,種在田中,只是見綠色的葉子,白色的根部往土壤中伸去,日本人稱為「根深葱Nebuka Negi」。
也和又細又長的青葱不同,所以北方人乾脆稱之為大葱。
山東人抓了一枝大葱,沾了黑色的麵醬,包著張餅,就那麼大口的生吃,又辣又刺激,非常之豪爽,單單看都過癮。
當今菜市場中長葱有的是,一年四季都不缺,又肥又大,價錢賣得很賤。為甚麼?日本人愛吃長葱,自己人工貴,就拿最好的種子到大陸去種,結果愈種愈多,品種愈優良,弄到日本農民沒得撈,向政府抗議,只有停止輸入,得益了我們。
新鮮的長葱最好用來生吃,它不容易腐爛,長期放一些在冰箱裏面,別的蔬菜吃完,就可以把長葱搬出來。煮一碗最普通的即食麵,撒上長葱葱花,味道即刻豐富起來。
把長葱的葉部和根部切掉,再用刀尖在葱身上割一割,剝開兩層表皮,即可食之。也不必洗,長葱一浸水,辛味就減少了。
用來炒雞蛋也很完美,主要是兩種食材都易熟。看到油起煙,就可以把雞蛋打進去,再加切好的長葱,下幾滴魚露,兜一兜,即能上桌。
表皮很皺,顏色已枯黃的長葱,就要用來煎了。切成手指般長,再片半,油中煎至香味撲鼻,這時把蝦仁放進鑊中炒幾下,就是—道很美味的菜。
最高境界,莫過於甚麼材料都不必配,將長葱切成絲,油爆香後,乾撈已經煮好的麵條裏,下點 油,是最基本的葱油拌麵,但主要的是用豬油,有豬油才有資格和長葱作伴,用植物油的話,辜負了長葱。
館子裏叫葱油餅,總是嫌葱不夠,自己做好了。擀一塊很大的皮,將長葱切碎,加點鹽,加點味精,拌完當餡,大量放入,包成—個像鞋子般大的餠,再將皮煎至微焦,即熟。吃個過癮。
February 9, 2024
紫蘇
紫蘇英文名為Perilla,法名為南京紫蘇Perilla du Mankin,葉子呈卵圓形,葉端很尖,有時全紫,有時面綠底紫,梗也是紫顏色的。
味道有點像薄荷,但很獨特。葉子可以生吃,也能曬乾,當為藥材。
夏秋之間,開著淺紫色的小花,花穗一朵朵並開,高級壽司鋪裏,一叫刺身時,魚肉旁邊,必置一枝紫蘇花穗點綴。葉綠花紫,非常漂亮。
單看不吃也不對,可以用手指由尖端抓起,另一隻手以筷子挟著。倒方向擦下,花就一朵朵掉落醬油中,如果從梗部順方向擦,就剝不到花了。
吃時將生魚片放進醬油碟中,取一丁丁的山葵菜末置於生魚片上,用筷子挾起來時連同紫蘇花送進口,日本人一看到,肅然起敬。
海膽挾著吃嫌麻煩時,櫃台的板前樣(大師傅的意思)會用新鮮的紫蘇葉包給你,點醬油食之可也。
韓國人對紫蘇的興趣更大,用途更廣,除了包白切肉點麵醬吃之外,還將紫蘇浸於醬油,加辣椒和大蒜,一片片疊著當泡菜。吃白飯時,仔細把葉梗挑起,取出一片,鋪在白飯上,然後用筷子前後一包,就是一團完美的飯糰。
大閘蟹出現的日子,紫蘇就派上用場了,通常我們買到的都是乾的,鋪在籠底,把大閘蟹蒸出來。它能除寒毒,消痰利肺等,作為藥物,療效甚多。
但大閘蟹最傳統的蒸法,反而被人忘記,那就是把乾紫蘇葉加鹽和花椒,炒一炒後,再用臼舂成粉末,然後塞入蟹臍之中再去蒸的,不但解毒,還能去腥。
紫蘇葉還可炸之,日本天婦羅常見,中國山東菜裏也有掛糊油淋紫蘇這一道、其實用金不換羅勒做的菜,都能以紫蘇來代替,以求變化,羅勒有時也被誤稱為紫蘇。
從前還有人以紫蘇來防腐,包魚蝦等,沒冰箱的年代,很管用,當今不想用化學防腐劑的話,做醬料時,可把乾紫蘇在火上烤一烤,再舂碎,撒在醬料上,久久不壞。
February 2, 2024
八角
八角的種莢呈星形,故洋名為Star Anise,數起來,名副其實有八個角。
有些資料說八角就是大茴香,但它們絕對是兩種植物,所含的茴香腦Anethole相同罷了。
收成起來倒是不易,八角要種八至十年以上才開始結果,樹齡二十到三十,是最旺盛的生產期。它一年開花二次,第一次在二三月,第二次七八月。
五香粉的配搭因人而異;肉桂、豆蔻、胡椒、花椒,陳皮、甘草等。由其中選擇四樣,最主要的還是八角,不可缺少。
中國菜中,凡是看到一個「滷」字,其中一定有八角這種東西,尤其是潮州聞名的滷鵝滷鴨,八角為主要材料,滷水一邊用一邊加,永不丟棄,但也不會變壞,八角含有極重的防腐作用之故。
煎炸食物用的油,投入一兩粒八角,與油一塊煉,不止增強食物的香味,而油的貯藏期也拉長,就是一個例子。
外國人用大茴香用得很多,尤其法國人,對它有偏愛,喜歡用大茴香來泡酒,初時呈透明的或褐色的,一滲了水就變成奶白色,喝不慣的人說為味道古怪到極點,愛上了就有癮。這種酒在中東和希臘都流行,大槪是從那裏傳到歐洲來的。當今中國和南洋一帶生產的八角,提煉成油之後輸出到外國,食用和工業之用量不多,也許是把八角油當成大茴香讓人造酒賣了。
新疆人炒羊肉時,下幾顆八角是常事,它很硬,咬到後吐出來。秋天羊肉肥、紅炆清燉都下八角。有時炆牛腩也下,對於八角的用法,到菜市場去問了很多小販,都說只有牛羊豬雞鴨才派上用場,與海鮮無緣。其實在河南吃烤魚時,他們下了大量的孜然粉,如果烤魚下五香粉,也是行得通的,問題是你喜不喜歡而已。
蔬菜上也用下八角,但如果像花椒一樣,因為爆香了油再炒,也能醒胃。
一個蔬菜和八角配合得好的例子,就是煮花生,買肥大的生花生粒,加鹽煮之,拋一個八角進去,味道就變得複雜得多。
January 26, 2024
花椒
花椒學名Zanthoxylum Bungeanurn Maxim,是中國人常用的香料。果皮暗紅,密生粒狀突出的腺點,像細斑,呈紋路,所以叫為花椒,與日本的山椒,應屬同科。
幼葉也有同樣的香味,新鮮的花椒可以入饌,與生胡椒粒一樣,乾燥後的原粒就那麼拿來調味。磨成粉,用起來方便。也能榨油,加入食物中。
自古以來,花椒和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脱不了關係,醃肉炆肉都缺少不了;胃口不好時,更需要它來刺激。
最巧妙的一道菜叫「油潑花辣豆芽」,先將綠豆芽在滾水中灼一灼,鑊燒紅加油,丟幾粒花椒進去爆香,再把豆芽扔進鑊,兜它一兜,加點調味品,即能上桌。吃起來清香淡雅,口感爽脆,是孔府開胃菜之一。
另一道最著名的川菜麻婆豆腐,也一定要用花辣粉或花椒油,和肉末一齊炒,或加了豆腐最後撒上也行。找不到花椒粉的話,可買日本出的山椒粉,功能一樣,他們是用來撒在烤鰻魚上面,鰻魚和山椒粉配搭最佳。日人也愛用醬油和糖把青花椒粒醃製,別的甚麼菜都不吃,花椒粒味道濃又夠刺激,一碗白飯就那麼輕易吞掉,健康得很。
花椒很粗生,兩三年即可開花結果。樹榦上長著堅硬的刺,可以用來做圍欄,總比鐵絲網優雅得多吧。
油還可做為工業用,是肥皂、膠漆、潤滑劑等的原料。木質很硬,製作成手杖、雨傘柄和雕刻藝術品。當為盆栽也行,葉緑果紅,非常漂亮。
花椒又有其他妙用,據說古人醫治耳蟲,是滴幾滴花椒油入耳,蟲即自動跑出來。廚房裏的食物櫃中撒一把花辣粒,螞蟻就不會來了。油炸東西時,油沸滾得厲害,放幾粒進去降温。衣櫃裏,沒有樟腦的話,放花辣也有薰衣草一樣的作用。
香港人只會吃辣,不欣賞麻。花椒產生的麻痺口感,要是能發掘的話,又是另一個飲食天地了。
倪匡's Blog
- 倪匡's profile
- 70 follow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