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s Blog, page 20

June 11, 2021

海南雞飯Chicken Rice

最初,是從海南島去到南洋的苦力們,大家一人一份錢,合起來買一隻難,煮熟了斬件。再炊飯,揑成雪球般大的飯糰,每又塊雞一圑飯,分來吃。

後來變成小販叫賣,最後才開店的。當然,雞和飯都愈做愈精緻了,成爲代表新加坡的國食。去到海南島,也尋不到那種滋味。

別小看這道菜,新加坡的「文華酒店」以它聞名,入住率也因此而提高呢。雞肉在所有肉類之中,最沒個性;比較起豬、牛、羊,味道最淡。但它能打破國界,摒除宗教的隔膜,海南雞飯也變成了國際名菜,酒店裏的亞洲精選菜單中,一定看到它的名字。

之後,凡是有雞有飯的,都叫為海南雞飯了,所以有泰式海南雞飯的出現,人家老早就有相同的吃法,不叫這個名字罷了。

基本上,這道菜的雞應是涼食,飯才是熱的。玻璃櫃窗中掛的雞,沒有光澤的話,就引不起你的食欲。

塗油不就行嗎?是的,油是要塗的,但要看甚麼時候塗,否則塗後還是乾癟。海南雞飯,正式的做法如次:

先下鹽和薑滾一大鍋湯,把洗淨的雞放進去,愈多雞湯愈甜(所以在家庭和生意不好的餐廳弄出來的都遜色)。雞一多,上面浮着那層油愈厚,可以撈起備用。

雞煮個十五分鐘,撈起,風乾,待未涼之前,塗上雞油。這樣一來才能一直保持光澤,一涼後就無效。

雞油取淨後,下椰菜和天津冬菜,就是一碗上乘的湯了,不必另煮。

雞油用處最廣,先用它來爆香大量的紅葱(廣東人叫為乾葱),爆至微焦,就可以加入生米中炊飯,不用水,全用雞湯和雞油,炊出來的飯一粒粒發光,香氣撲鼻。

把雞和雞內臟斬件,就能上桌。

吃雞時點很濃很甜的海南醬油,在外地做海南雞飯,醬油的費用絕不能省,一定要從新加坡買來,一用老抽代替,前功盡廢。

另一碟佐料是薑蓉,也要下雞油。還有的辣椒醬用鮮紅辣椒磨碎,下醋,更要加雞油。

嚴守這些基本的步驟,才能做出有點像樣的海南雞飯來。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ne 11, 2021 15:00

June 4, 2021

叻沙Laksa

叻沙Laksa這個名字其實來自波斯語中的Lakhsha,指潤滑的麵條。

傳到亞洲,又經新加坡的娘惹與峇峇改良。代表作出自加東地區,從前有一家叫Roxy的戲院,旁邊有數攤熟食檔,賣叻沙的大排長龍。這家店消失了,但是這個地區裏出現了好幾家,都自稱是加東叻沙老祖宗,我們可以按照他們的做法來研究這道菜。

首先要煮一個濃湯,有兩種做法,一是把材料用石臼舂碎,一是放進攪拌機,加水,打出糊狀的醬。我們還是採取前者,因為用了攪拌機,像芫荽籽那種小粒的香料就打不碎,失去了原味。

材料計有蝦米、蝦膏、蒜蓉、石栗果、辣椒、南薑、黃薑、乾葱(紅葱頭)、鹽、糖、芫荽籽和切成細絲的香茅(只用白色部份,舂碎備用)。

鍋中下椰油,把大量的乾葱爆香,(這個過程很重要,南洋食品很多都要靠乾葱的香味),然後就可以把舂好的材料放進去爆它一爆。很多名店都把材料放進一個布包,怕秘方被偷去,其實來來去去,不過這幾樣,份量怎麼配才是最重要,但這全靠經驗,試了幾次自然掌握,而且每一個人的口味又不同。

爆香了材料後就可以下水去煮一個湯底了,但這湯只完成了一半,主要緊的是後來再下的椰漿。

另邊廂,將粗米粉灼至七八成熟,這種粗米粉在香港難找,用瀨粉來代替並非不可,只是一點一滴,代替了又代替,就會走樣。

鋪在粉上的食材有:半個雞蛋、雞肉、中蝦切半、燙熟的豆芽、豆腐乾、豆卜、魚餅片等。

把椰漿倒入湯底中,千萬要記得的是不能滚,一滾椰油就從椰漿中跑出來,味道就怪了。

看到湯開始要發泡的時候,放下粗米粉,再等有滾的趨勢,把魚餅片、豆腐乾、豆卜、雞肉和中蝦烫燙它一燙。這時也要烫叻沙的一半靈魂,那就是新鮮的蛳蚶了。如果一碗叻沙沒有蛳蚶,已不合格。之後撈粉入碗,鋪上食材,再淋湯。

最後一個步驟,是把叻沙的另一半靈魂,舂碎的新鮮叻沙葉Kesum Leaves放在碗邊。叻沙葉的味道不是人人受得了,可以任意加減,另外任意加減的量一匙南洋辣醬Sambel,用蝦米和蝦膏製成,還有一點點舂碎的黃瓜。

以上步驟和食材,少一樣都不行。這碗叻沙,才能叫正宗叻沙。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ne 04, 2021 15:00

May 28, 2021

醃茶沙律Lephet Thoke

緬甸的醃茶沙律Lephet Thoke不止是一種名菜,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無論甚麼時候,你到了緬甸人的餐廳或他們的家,一定有醃茶沙律供應和待客。像印第安人一樣, 抽抽煙斗來表示和談,緬甸人一齊吃醃茶沙律。看電視沒事做,也當成小食,或者消夜。正餐時,家中無菜餚,煮一鍋飯,就用醃茶來下飯。

傳統上;醃茶沙律應該用一個大漆盤來裝,漆盤裏面擺着大大小小的六個漆碗。

漆碗之一:裏面有炸花生、炸葵花籽和炸蒜片。

之二:櫻桃番茄、指天椒、青棒片和熱水泡過的蝦米。

之三:炒過的芝麻、炸小江魚、醃製過的冬筍絲和芫荽葉。

之四:三種或以上的豆類:黃小豆、扁豆和炸過的緣豆片。

之五:珍珠茄子、醃黃瓜、醃茶花和煮熟的迷你粟米。

之六:也是最重要的食材,醃茶葉了,通常這一個小漆碗有個蓋子,其他的不用蓋。

醃茶葉可以在商店中買到,各式各樣,看你的喜歡。緬甸人也會自製醃茶,那就是把新鮮的茶葉採下,蒸它一蒸,揉上點鹽,然後放進陶缽中讓它發酵。這一發酵,至少要六個月以上才能完成。

為了追求醃茶味道的變化,有些人還把茶塞進竹管中發酵,這一來又加上一點竹的味道,總之變化多端,看你的喜惡醃之。

吃時,只用左手的姆指、食指和中指,其他手指在禮貌上是不許使用的。

漆盤的旁邊,一定要有一個水缽,用來洗手。

到了緬甸,不得不試此菜,能吃辣的話摘下一顆指天椒和其他食物一齊吃進口。就算不能吃辣,也至少得用大蒜片佐之,醃茶的味道,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May 28, 2021 15:00

May 21, 2021

冬蔭貢Tom Yum Kung

代表泰國的湯,當然是冬蔭貢Tom Yum Kung了。所謂冬蔭,是一種又酸又辣的湯的做法;貢,則是蝦的意思。如果是Tom Yum Mu則是冬蔭豬,Pla Tom Yum是冬蔭魚了。冬蔭貢的滋味最顯著,只有喜惡,沒中間路線,喝不慣的人一試,覺得像肥皂水,即吐出來。

和四川人的麻婆豆腐或擔擔麵一樣,每一家泰國人做的冬蔭貢都不同,所以沒有一定的菜譜,雖這麼說,總有一些食材和做法在基本上是不變的:

最主要的材料是蝦,一定要用淡水的,海蝦切忌。這一點一般的海外泰國餐廳都不講究,或者是客人根本沒有要求。

河蝦也要選頭帶膏的,有時我們去餐廳,看到冬蔭貢的面上浮着一層紅油,以為是辣椒油,嚇得一跳,但原來是蝦膏的油,愈多愈好,所似講究起來,正宗的冬蔭貢,應該用膏最多的湄公河大頭蝦。

其他配料有:香茅、芫荽根、櫻桃番茄、泰國草菇和泰國青檸,以及少不了的魚露。

另外有紅葱頭、細長葱、大蒜、沙薑Galangal、泰國芫荽。這種鋸齒形的長葉芫荽,在泰國叫泰國芫荽,越南叫越南芫荽,外國人則稱之為墨西哥芫荽,是吃越南牛肉河不可缺少的生菜。

還有洋葱、皺皮青檸的葉子Kaffir-Lime Leaves,和泰國菜的靈魂指天椒。中國芫荽(我們在街市看到最普通的那種,和墨西哥芫荽完全不同的)切碎,在最後撒在湯的表面上。

準備好材料,煮的步驟為先滾湯,最普通是用淸水,考究的熬豬骨,或者用雞湯。湯開後,下蝦和蝦殼去煮。蝦分三份,一份和湯一齊上桌,可剝掉中间的殼,留下頭尾,中間去腸。其他兩份用來熬湯,不上桌,湯裏蝦太多,也減少美感。這時也下香茅,芫荽根和檸檬葉及泰國芫荽。

滾完湯,撈掉蝦殼及雜物,就可下櫻桃番茄和泰國草菇去煮後,就可下指天椒、魚露和青檸汁了。若果太酸,可加點椰糖中和。

上桌的蝦最後下,剛剛熟,就要收火,太老肉質就硬了。

有些人下酸羅望子Tamarine,下鹹蝦膏吊味,這都不正宗,正宗的冬蔭貢,依上述材料和做法,已足夠。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May 21, 2021 15:00

May 14, 2021

春卷Cha Gio

和中國春卷不同,越南的一定不能用薄餅皮來包,而是米紙,在越南商店很容易購入。

西貢(胡志明市)的春卷較小,叫Cha Gio;首都河內的較大,叫Nem。

餡的材料基本上有:粉絲、豬肉碎、冬菇和雪耳,一般街邊吃的,就此而已。講究起來,要加蝦和螃蟹肉、馬蹄、大蒜、豆芽、紅蘿蔔絲、白蘿蔔絲和青葱洋葱。

有些人是把以上食材生包,有些炒了一炒。先鋪一張米紙,用水一濕,從最下面一疊,再叠雙邊,最後往上推,捲成長卷後油炸。

炸時注意油的份量,不能超過鍋子的三分之一, 若用一半的油,放入春卷後會加倍,油就要瀉出了。

最好是一條條炸,不要急。如果油鍋大,則可數條一起炸。

至於要炸多久?全憑你包的春卷有多大條,以及你的油鍋的大小,煤氣爐或炭爐或電爐也有關係,全無定法,都要靠經驗,老師傅一定不會告訴你炸三分五分或七分。

秘訣是有點的,像塗米紙的清水,如果加糖的話,炸出來的顏色好看,也較可口。

如果不用清水塗,以雞蛋漿代之,味道也會更好。

又,千萬別聽一般人說,混餡時要加一點粟粉或玉蜀黍粉,這一來餡就會有糊狀,影響口感和滋味。

上桌時的擺設很重要,正宗的春卷要伴以下列的新鮮香草:金不換(羅勒)、紫蘇葉、中國芫荽、越南薄荷葉Rau Ram、龍膽科小草Pennywort、毛翁 Ngo Om、鵝蒂葉(又名番鬼佬芫荽),以及略烫過的豆芽和椰菜。

取了這些葉子和香草,包着和夾着春卷吃。

末了,就是那碟魚露漿Nuoc Mam Cham了。這是吃越南春卷的靈魂,一試之下,便知高低。劣質的魚露漿一吃進口,即知這家人的其他菜不必吃了。

一般上都不講究份量,但要做好這碟正宗的魚露漿,非準確不可。先要用越南本地魚露,魚露的濃度為60°的二湯匙。四分之一茶杯的新鮮椰子汁、一茶匙米醋、三茶匙白糖、一茶匙青檸汁,以及適量的蒜茸、紅辣椒絲、紅蘿蔔絲。

這種配合之下,才算是完美的越南春卷。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May 14, 2021 15:00

May 7, 2021

牛肉河Pho

從前只是越南人的街坊小食,當今已開到世界各大城市。好吃的越南牛肉河粉,一試上癮,擁有眾多的爱好者。

從各地的招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Pho字,如果Ph是當F來發音,等於Fo,那麼讀成「火」了,這個字的越南讀法應該是FU-ERH才對,唸起來像「佛爾」,而那個「爾」字,拉得長一點。

我們儘管以越南河或Pho來叫,起源是甚麼?有沒有漢字?研究起來,好像是「鳳凰」,不知是否正確,有待指教,但是那碗美味的牛肉河有這麼漂亮的一個名字,也是好的。

所有的越南餐館都有這道菜,但非專門店的話,味道總沒那麼好。道理很簡單,那湯底要用大量的肉和骨來熬才好喝,一大鍋一大鍋地熬,才能出味。少量的做不到,所以家庭料理中,鳳凰做不好。

正宗的鳳凰,湯底基本上要用大量的牛骨,大腿的牛筒骨可熬出油香,背脊的骨頭熬出骨香。再加的香料各師各法,像四川的擔擔麵一樣每家都不同,但基本上應有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陳皮、胡椒、整粒的大蒜和大量的洋葱及香茅。另外是一大塊一大塊的帶油的腩肉和帶筋的骨肉。

有些人研究,單單是牛骨頭還是有腥味,應該下雞骨去熬,才算完美。

時間方面,某些說六小時,某些說熬過夜,但主要的是最後上桌的湯要清澈,油和渣都得隔掉才行。

至於河粉,有些人用乾的去發,但正宗的應該是新鮮做的,好與壞的水準相差甚遠,怎麼才算好吃,那要比較過才知道。

最普通的,在粉上鋪了生牛肉,倒滾湯將它灼熟,也有人喜歡把熬過湯的肉切片,叫熟肉,或一半生一半熟亦可。豪華的叫;「特別」,則有牛肉丸、牛肥膏、牛肚、牛肝、甚至於牛鞭當佐料。

正宗的店裏一定給你一籃香料,有香港人叫為金不換或台灣人稱之九層塔的羅勒、更有叻沙葉、薄荷葉、檸檬葉、中國芫荽、墨西哥芫荽、紫蘇、甚至於檳榔葉和魚腥草。當然也少不了基本上的豆芽、檸檬片和紅辣椒。

吃時先那麼喝一口湯,再加香料,最後加醬,有三種味覺。醬料方面,有辣椒醬和海鮮醬及魚露。

正宗的醬料可買33牌或雞牌Cock。魚露則得買

濃度60°的Hanh Phuc或Thuan Hung牌子。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May 07, 2021 15:00

April 30, 2021

蒸脇骨Karubi-Chim

韓國的宮廷料理,至今民間受大眾歡迎的蒸脇骨Karubi-Chim,具有代表性,也被世界老饕認為是韓國菜中最好吃的一道。

Karubi指的是脇骨中帶肉的部份,也指帶筋的部份,有如粵人叫的坑腩。但中國人做牛排骨一向不帶骨,認爲骨頭有毒,韓國人則視為珍品,覺得如過不帶細骨的話,就沒那麼珍貴了。

至於Chim,漢字應寫為蒸,不過並不一定代表了蒸,蒸脇骨其實是煮出來的。外國人以為不過是紅燒罷了,真正地道的韓國人做法是大有學問。

用料包括了帶骨的牛脇,和帶筋的肉、白蘿葡、 紅蘿蔔、香菇、栗子、銀杏、雞蛋、長葱,大蒜、洋葱和紅辣椒。

調味品計有清酒、醬油、糖、長葱蓉、洋葱蓉、 蒜蓉、胡椒、磨碎的芝麻和麻油。

把牛脇和牛筋切成半張名片般大,浸水一晚,去血。

加長葱、洋葱、大蒜和肉一塊煮二十分鐘,取出。肉塊沖水,除卻肥膏。用刀將肉横縱割一割,以令肉質更快溶爛,以及醬汁容易滲入肉中。煮剩的湯汁待冷,去掉浮在湯面的油粒之後備用。

香菇浸水還原,去蒂,在菇的表面畫上十字形花紋。栗子太大的話可以切半°

大鍋中放入肉塊和一半的調味品,水蓋至肉頂,強火煮之。待湯汁剩半,轉弱火,加入另一半的調味品再煮。把湯汁倒入另一鍋中,加水,煮白蘿蔔、紅蘿蔔、栗子和冬菇煮至軟熟,再和肉一起燜三十分鐘。

上桌前,把雞蛋的黃和白隔開,分別煎,切成菱形,紅辣椒也切成菱形,黃、紅、白,三色點綴,鋪至肉上,大功告成。

有些人將醬汁煮得很乾,是一種吃法。多數是有點湯汁,盛在大瓷碗或小銅鍋來吃。湯汁又香又甜,澆在白飯上,可連吞三大碗。

不喜牛肉的,用同樣方法來炮製豬或雞亦可,但總比不上牛脇。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April 30, 2021 15:00

April 23, 2021

茶碗蒸Chawanmushi

做茶碗蒸Chawanmushi,先要一個容器,日本的茶碗等於是茶杯,通常有一個蓋,有了蓋,蒸的時間就要長一點,這種茶碗很容易在日資商店買得到。如果家中沒有,用普通茶杯也行,只要蓋上一層錫紙,或者連錫紙也免了,但要在蒸爐的蓋上包一層布,以防水滴,一滴入表面樣子就不好看了。

先由最正統的做法開始:

材料有:雞蛋、雞胸肉、烤鰻(只能用海鰻Anago,不可用河鰻Unagi)、蝦、日式魚餅Kamaboko、銀杏、冬菇、鮮百合、三葉和柚子皮。淡醬油和出汁Dashi,那是一種從木頭魚和昆布熬出來的湯,要用一番出汁(參閲《味噌汁》一篇)。

先打蛋,不能起泡,起泡蒸出來表面就難看,要不起泡,秘訣在於打蛋不是團團亂轉往同一方向打,而是把筷子插到碗底,Z字形地打。

蛋打好了,就可以加一番出汁。

把雞胸肉、烤好的海鳗及魚餅切片放入碗中,銀杏則要去殼剝皮,冬菇用新鮮的,在頂上割三刀,蒸熟後呈現花一般的花紋,中蝦整隻,皆放入碗。

各個人的廚房中,蒸籠大小不同,火的溫度各異,要蒸多久全憑失敗後的經驗。秘訣在於先大火,後小火,蒸熟後放在爐中,等五分鐘再取出。蒸十至十五分鍾試試看,要抓緊的是原則和秘訣:

1 )打開蛋時,可在砧板或任何平面敲開,就沒有碎殼;如果你在碗邊敲,那麼碎殻就多了。

2)蛋漿可用一塊布或鐵網筲箕隔一隔,更會均匀,蒸出如絲似棉的蛋來。

3)切雞胸肉時,記得把白筋去掉,用全瘦肉。

4)蝦剝殼後可用清酒醃一醃。

5)雞肉也要用醬油醃一醃。

有了根本做法,就可以變化:

有人用帶子或三文魚來代替雞胸肉。用乾冬菇代替新鮮冬菇,也可以用舞菇。

找不到銀杏時,可用青豆。沒有柚子皮,用檸檬皮。

有些人在蛋漿中添些清酒、米醂醋和撒些胡椒。

切記醬油只能用生抽,一用老抽,顏色就不對了。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April 23, 2021 15:00

April 16, 2021

味噌汁Miso-Shiru

一般人,以為日本最普通的湯味噌汁,只是加了麵鼓醬,煮它一煮,加上些紫菜、豆腐之類,撒點葱花,就完成了,其實是大錯特錯。

要做好一碗正宗的味噌汁,先要兩種最基本的湯底,叫為一番出汁和二番出汁。一番出汁用昆布和鰹魚碎混合而成,配合了昆布的甜味和鰹魚碎的香味。

一番出汁的殘餘物資,加清水再以猛火滾之。最後加入一把新的鰹魚碎,再煮它十至十五分鐘,過濾了渣滓後就是二番出汁。而味噌汁,用的就是二番出汁為主 。

味噌,份量又是多少呢?這要看是甚麼地方產的。原料基本上是大豆,但發酵期間下的麴,就有米、豆和麥三種,分別叫為米味噌、豆味噌和麥味噌。最多人用的是信州味噌,它是屬於米味噌,色淡,略鹹。

仙台味噌也是米味噌,色濃,味最鹹。八丁味噌則是麥味噌,味濃,不太鹹。而京味噌也是米味噌,較甜。九州味噌用麥味噌,很醇,較甜,很多人用米味噌調和。

八丁味噌叫赤味噌,西京味噌叫白味噌。

所以味噌的份量不能一概而論,按照一般日本人所說,十分之一味噌,十分之九的二番出汁的比例,也是錯的。

一切都要依足喝的人的口味,是甚麼鄉下出身的人用怎麼樣的味噌,顔色的濃淡也不同,赤與白各有所好。季節也有關係,籠統來說夏天喝赤味噌,冬天喝白味噌居多。

煮味噌汁的步驟為:一、用二番汁為底,煮至熱,不可滚。二、一部份的二番出汁溶化味噌,用一個筲箕隔去渣滓,攪動。三、再落剩下的二番出汁。

味噌汁中最基本的材料為豆腐和若布,若布為海帶芽剛長成的葉,不韌。把味噌汁煮熱,就可以下豆腐和若布。

如果原料中加蘿蔔,那麼就要先用一部份的味噌汁把蘿蔔煮軟了,再把熱的味噌汁加進去。總之,忌滾。

過程複雜,在外國酒店的早餐中要迎合日本客,常有味噌汁出現,沒有一家做得像樣。有鑑於此,建議他們用一包包已經調好味的現成產品,依份量加上滾水,就比較像樣了。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April 16, 2021 15:00

April 9, 2021

朱古力火雞Mole Poblano de Guajolote

為一道國際名菜。不是甜品,用朱古力來煮的,就是墨西哥獨有的Mole了。

最正宗的是用火雞來當材料,但這道菜在普通家庭也燒,火雞並非天天買得到,所以用普通難來代替,一點不出奇。

大家都吃朱古力雞,墨西哥人不管是任何慶典,在生日、婚宴,甚至在葬禮上也吃朱古力雞。

配菜方面,有米飯、豆、墨西哥薄餅、泡菜和用茄子做出來醬料,或者家裏有甚麼東西,都可拿出來佐食。

好了,我們開始來燒這道菜吧!

要準備的原料有:火雞或雞。洋葱(切碎)、蒜頭(切碎)、豬油或粟米油,新鮮芫荽、剛爆香的芝麻和基本的鹽。

另外要先做好一個醬料:辣椒,如果要考究,那可得用三種特有的,分別名稱為Ancho、Pasilla、Mulato,但是買不到的話,任何辣椒,只要是屬於燈籠椒,都可勉強用之。

在外國做這道菜,至少要買正宗的墨西哥Barra牌子朱古力,才能讓本國人吃出鄉愁來。

除辣椒之外,還要辣椒醬,最好買墨西哥的罐頭 Chipotle辣椒醬。不能到手,其他辣椒醬亦行,但不可用番茄醬代替。

洋葱、蒜頭、鮮番茄、無核葡萄乾、磨碎的杏仁、芝麻、芫荽籽、肉桂、黑胡椒、大茴香、豬油或粟米油。

第一個步驟是把火雞塊放進一個大鍋中,加洋葱和大蒜,清水要蓋過雞塊,煮個一小時,命果用雞,則可縮短時間。

在同時,可把辣椒放在平底鍋上烤一烤,取出,剝掉肉瓤和種子。

把火雞塊從鍋中取出,用紙擦乾水粉,雞湯則可留備用。

鍋中下豬油把雞塊爆香,取出備用,油留着。

把辣椒和上述的醬料原料都放進一個攪拌機中,打成醬狀,再用剩餘的豬油爆香,如果醬太稠,則可加雞湯,這時把肉塊放進鍋中和醬一塊炒,最後才把朱古力碎放進去,加水慢火煮至全熟為止。上桌前撒新鮮芫荽和芝麻,大功告成。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April 09, 2021 15:00

倪匡's Blog

倪匡
倪匡 isn't a Goodreads Author (yet), but they do have a blog, so here are some recent posts imported from their feed.
Follow 倪匡's blog with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