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s Blog, page 129

July 31, 2017

護照

旅行時,那本護照最重要,要是在落後國家不見了,可有一番老罪受。


一本護照,兩張信用卡,不能不小心保管。


後者最好分兩處藏,不見了一張,還有後補。至於甚麼地方最安全,就是學問了。


有些酒店房內置保險箱,一般旅客第一件事就把現金、護照和信用卡放在裏面,每天出門時取用,是很麻煩的事。最懊惱的莫過於離開時忘記,到了機場才折回,屢見不鮮。


有些酒店沒有保險箱,一般人放在酒店櫃台後的公用保險箱,領了一條鎖匙,結果連鎖匙都不見了,經常發生。


我的習慣是放在房間內,護照不帶出門,只拿小量現金和信用卡。當然不是顯眼處,和另一張信用卡一起裝進行李箱中。


萬一在外邊遇到扒手,錢算不了甚麼,信用卡可以再申請,輕輕鬆鬆。


「放在房內的護照不怕人偷嗎?」朋友問。


先進國家的賊才看不上你那本BNO,發展中國家怕共產黨的中國護照,落後國家搞不清兩者之分,懶得下手。香港的旅行證件,實在可憐。


隨身攜帶,最安全的是收進腰帶包,這只適合穿牛仔褲的年輕人。一套西裝,再有一個腰帶包,就老土得很。


說到老土,日本是冠軍,在他們的百貨公司旅行用品部中可以找到一個像件背心的網,穿在內衣外面,恤衫裏頭。方法雖然笨拙,但也是蠻安全的。


小偷最多的是意大利,吉普賽人小孩子當扒手。因為未成年,抓到了也輕判放人。


日本則可放一萬個心,我在那裏旅行,護照通常隨手一扔,放在酒店書桌上。


從前日本旅客來香港,到虎豹別墅,三十人一行,錢包被偷一空,但是護照交還車掌,是很有良心的。


分類:04-蔡瀾四談日本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31, 2017 15:00

July 30, 2017

貧乏

到東京,各人興趣不同,去的地方也相異。男人往秋葉原的電器街跑,女子愛到青山一帶的時裝店。後者當今有個新去處,那就是涉谷區代官山。


年輕人麕集,代官山為最時髦的逛街點,店名皆以法文為主,盡量模仿歐陸風情。


到了星期天,店舖外有條長龍,還以為是聞名食肆,原來只是流行時裝店。連買衣服也要排隊,這情形也只有日本才會發生。


代官山本為一平凡住宅區,你開一家,我開一間後,一下子就凝成流行點。賣的不是國際著名的牌子,新設計家在廣告上的投資不多,價錢中上,更受歡迎。


日本人對時裝的感覺有他們的另一套,東抄西襲後逐漸成為一格,小三宅一生一個個跑了出來。年輕人與年輕人之間津津樂道地研究,即能辨出對方穿的是甚麼人設計的衣服,互相欣賞。


歌星、模特兒也在這裏出沒,附近有許多攝影室出租,為大明星造型,他們工作完畢在咖啡店中歇腳,或在白色牆上簽名,或只是坐在室外讓路人認出。


坐在咖啡室中看經過的男女,滑雪帽下披長髮,或是一項釣魚帽蓋著蓬鬆的鳥巢的鬈曲頭。男的幾天不刮鬚,女的多穿四吋高的判官鞋子,隨時不平衡仆街。


奇怪的是,許多女人都長得很相似,也許是她們的劃一化妝術吧。個個都以為自己是仙蒂·歌羅馥,但身上穿的,似流浪者居多。


所穿服裝,也許他們認為美感,這不是我們這些與時代脫節的老頭所能理解。但是,沒有舊時細工與優雅,這是事實。


唉,《安妮·荷爾》至今也快二十年,那時流行的乞丐裝還一直穿到現在,就算年輕人自稱多有品味,也是貧乏得很。


分類:04-蔡瀾四談日本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30, 2017 15:00

July 29, 2017

沒有關係

七十年代出生的日本女子,對結婚觀念完全改變,叫自己為「Gen Y。」Generation Young,年輕的一代的意思。


她們要求丈夫有三大:大收入、大學一定要出名的,和大的那話兒。


「我選中他,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要靠他給我生活費,二是他能讓我繼續工作,不必做家務。」一個年輕太太說。


「如果遇到一個願意替你付帳的男人,不妨嫁給他,今後有甚麼結果,走一步見一步。」另一個未嫁的說。


「我申請了的幾份工作,但是他們都不收我。我決定不再做事了,最多是幹幹part time1,自由自在的,多好!」對於事業,她們的思想已改:「不過,最好是找到一個現成的男人嫁了,那麼我可以用自己賺到的錢去買東西,租金和飯錢由他付。」


一個剛離婚的年輕一代說:「那男人真是長不大,結婚之前答應過我的事都忘了,現在他要我做看家。我說我要去旅行,他不給,我們只好離婚。」


另一個沒有離婚的說:「都說好不生小孩子的,他後來又改變主意,我們每天吵,後來住是住在一起,但是晚上已經不做那回事了。他要求和我分擔房租和水電費,我算了一下,總比一個人付便宜,就答應他。」


「我的上司看中我,要和我睡覺,我問他肯不肯一個月給我三萬做家用,三萬円對他來講不多,他去召妓也要這個數目,結果有三個上司和我發生關係,一個月有九萬收入,不錯呀。」最後一個說。


其實這些所謂Generation XYZ,香港女人早在幾十年的已經諗過,聽起來沒甚麼了不起,婦權運動在香港沒有發生過,女人早已做了男的事。婦不婦權,一點關係也沒。


分類:04-蔡瀾四談日本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29, 2017 15:00

July 28, 2017

投降

和日本人談生意,有時很容易,有時很難,都要看對方是怎麼一個個性。


死硬派的好對付,他們心裏已經決定非和你談攏不可,這單東西一定要做成為止。那麼你就能左一劍,右一刀地削過去,至到對方肌無完膚為止。


遇到高手,一直不出聲,先讓你看他們擁有的一切條件,引得你口水直流,然後等你出價,他們絕不先開口。這種人不必怕他,到底他是想賺你的錢的。此廂也擺著做不做得成生意算了的面孔對付,但不必太花時間,把底線講明,說聲最後提議,不增不減。他們答應了最好,搖頭時即刻往別處跑。


最怕碰見的是一些為主人倒米的,他們絕對沒有肩膀,甚麼責任都不肯負,一切都要問過上司才決定,很浪費時間。


「這種人怎麼當得了經理?」小朋友不明白地問我。


我懶洋洋地:「答案很簡單,老闆的女兒喜歡他呀。」


也不是每個對手都討厭,有時會遇上一兩個漂亮的經理,日本人叫為女大將的。她們千依百順,弄得你不好意思殺價為止。


「這是她們的習慣,客氣是假的。」小朋友又說。


可是,除了要做你的生意,女大將會盡量幫助你,就算不是她們的本分,也有介紹東,推薦西,讓你有個愉快的經驗,敗陣下來了。


無比難搞的是像古裝片中出現的白臉人物,《風雲》一片,鄭丹瑞扮演的那種角色。他們每次都皮笑肉不笑地掩著嘴,咈咈咈咈地哨了幾聲後卸膊。遇到這種人,先發招,盡量對他的私事問長問短,每得到答案,都做出極為欣賞的表情。他們都是自大狂,給你戴了幾項無聲高帽,即刻投降。


分類:04-蔡瀾四談日本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28, 2017 15:00

July 27, 2017

力量

從一個叫米子的地方乘山陰線,去岡山換子彈車回大阪。山陰線用的是古老的慢車,距離不算遠,每個站停,需兩個多小時。


沿途看到一個個小鄉村,只有十幾二十戶人家居住。東一角,西一邊,中間隔著條小溪,真像黑澤明的《七人之侍》電影中出現過的村莊,時間停留著。


看見一個農夫,從雪蓋住的大地挖出一個巨大的蘿蔔,夠他一家人溫飽的了。做兒子的將有一天離家往大都市跑,但也一生記得那個蘿蔔煲出來湯的甜味。


靠山吃山,有許多小村是靠伐木過活。由苗芽變成高樹,像母親乳液,吸之不盡,如果不過分開採,環境還是受到保護。


石灰石礦中,工人把整座山挖空,但也經過數千年。山後有山,連綿不絕,多少世紀之後還會照樣聳立,不必太過擔心。


住在這裏一定長命,每天工作數小時,回家喝蘿蔔湯和清酒,明天又是一天。沒有陶淵明的意境,也算是另一種生活。


有一天,會不會搬到這種鄉下來住?空氣是那麼清新,每晚在沒有霓虹燈的漆黑天空中,望到星星。


忽然,我看到村中建了一所巨宅,和茅屋極不相稱,大牌上寫著甚麼甚麼宗的教會名字,外形設計俗氣,帶點邪惡。


住在鄉下,非融入社會不可,大家都去同個地方求神拜佛,不參加便受排擠,想到這裏,不禁毛骨悚然。


到另外幾個村,只見一片片的人工溫室,數十萬畝之多,種的都是草莓。


這種在夏天生產的水果,已在夏天吃不到,夏天其他水果眾多,冬天沒有,所以日本人已將大自然改變,把草莓弄到冬天才吃,感歎商業社會的力量,亦對自然生態覺得可悲。


分類:04-蔡瀾四談日本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27, 2017 15:00

July 26, 2017

商業概念

活生生的毛蟹,帶回香港可能夭折,還是蒸熟冷凍的放心。解冰後當潮州凍蟹吃。阿拉斯加蟹只吃牠的腳,身無肉無膏。腳很長,分紅顏色煮熟的和紫顏色未煮的。前者和毛蟹一樣解冰後食,後者則適合斬成一段段打邊爐或放在炭爐上烤。價錢不貴。


冷凍帶子也很便宜,兩百塊港幣一公斤,解冰後可以當刺身吃,其他海產應有盡有。


上飛機之前,我們總帶團友去北海道漁業連盟的直銷店去買。這地方沒有特別關係不能進入,因為是半官方的機構,價最實,東西保證新鮮,最大好處是店裏不管大包小包,都用發泡膠箱為客人裝好,日本國內的可以郵寄,帶出國也不必手提。


有些人整條三文魚買回去。我不贊同,片肉時相當麻煩,而且好吃部分不多,推薦團友買三文魚肚腩的那條邊,這種日本人本來丟掉的東西最肥了,煎來吃時不必加油,自然流出。又並不太鹹,味甘美。日文叫為Harasu,一公斤才九百円。付六十塊港幣就能買到七八條大肥膏,可分幾次來送酒。


漁業連盟也很會做生意,出入口處有幾個電水煲,免費放兩罐昆布菜,客人舀一茶匙海帶粉末,加熱水,就是一杯很可口的飲料,在寒冷的冬天尤其需要用來暖腹。


大家也喜歡買的是一種叫帆立貝燻油漬的東西,原來是把江瑤柱蒸熟再煙燻,每一粒肥肥胖胖地獨立包裝,隨時拆開來吃,香港人嫌名字太長,叫為瑤柱糖。


我最反對趕鴨子式的強迫購買,但這個地方是眾人愛去的,也就帶隊前往。有這麼多生意做,向漁業連盟要求打個折扣給團友,他們回答說已經那麼便宜了,睬你都傻。


整個地方五六千呎,佔地不大,將它搬來香港,是個很好的商業概念。


分類:04-蔡瀾四談日本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26, 2017 15:00

JOE YOUNG

[image error]


昨晚做了一個夢。


美國的無窮盡公路上,我一人駕車,這麼一上路,也已經幾個月,摸摸鬚根撥開遮眼的長髮,是時候整理一下了。


在一個小鎮停下,看到一個招牌,寫着「布朗理髮室」,就走了進去。你猜對了,開門來迎接的,除了查理 布朗是誰?


禿了頭,臉顯得更圓像月亮,屈指一算,查理也應該七十多歲,依然獨自守着這一家父親留下的店鋪,很尷尬地說:「你知道的,我做甚麼都不成功,這是我唯一做得好的職業。」


室內一切不變,陳舊,但還是打掃得乾乾淨淨,我坐在理髮椅上,向查理說:「剪短,刮個鬍子。」


查理點頭,戴上了老花眼鏡,開始理髮:「我認得你,你是一個香港的寫作人,二十年前你還寫過一篇關於我們的文章,叫《長大了》,我有一個中國客人剪了給我,並翻譯成英文,寫得很好,一切都照你預料發生了。」


「太太好嗎?」我問。


「瑪西很好,她現在還在鎮裡的學校教書。」


我知道他和紅頭髮女孩不會開花結果,而最忠心,一直暗戀着他的,只有那個四眼的瑪西,接着問:「薄荷 佩蒂呢?」


「她一直沒有嫁人,在鄉下買了一個農場,養一些雞羊,自得其樂,每天不必早起,日子也過得不錯。」


「露西呢?」


「她終於嫁了給舒路特,隨着他到世界各地演奏。」


「怎麼可能?舒路特一直覺得她不學無術,忍受不了她的。」我驚訝。


「世上的事就是這麼奇妙。」查理娓娓道來:「音樂家很難相處,生命是孤獨的,也只有露西纏着他。有一次他生了大病,露西日夜照顧,最後感動了他。娶她之前,和她約法三章:在他彈琴時,不准她走進房間,露西當然答應了。」


「露西弟弟萊納斯呢?」


「他在大學當教授,少女學生擠滿教室,很受歡迎,但提到南瓜大帝,大家都跑了。」


「有沒有結婚?」


查理搖頭:「只有女朋友,我妹妹莎莉還一直等着他。」


「范彼特家最小的弟弟呢?」


「當了Hip Hop歌手,很出名的。」


「說到范彼特家,不得不提另一個成員:萊納斯那張被單。」


查理苦笑:「早就拖地拖到不見了,最後我用剪頭髮的剪刀把剩下的那一小塊剪下來,萊納斯把它放進錢包裡面,日夜陪伴。」


「當然要問候史諾比。」


「他呀。」查理說:「還是住在木屋裡面,我到現在還是每天把東西放在那水碟裡面送給他吃。」


「他的未婚妻呢?叫甚麼名字,我記不起來。」


「老舒特從來沒有給過她一個名字。」


「四方格的漫畫中沒有,但是電視漫畫給過一個名字,叫Genevieve姬妮芙,是一隻人盡可夫的狗。你還記得有一次薄荷 佩蒂叫史諾比去幫她看家嗎?史諾比去了,在草叢中看到一對眼睛,史諾比跟着這對眼睛,結果找到了這隻鬈毛的雌狗,可愛極了,馬上和她訂婚,但在婚禮那天,她卻跟着史諾比的哥哥史派克私奔了。一個星期後,史諾比接到史派克一封信,說姬妮芙也出賣了他,跟一隻野狗跑了。電視版本中,她跟的不是野狗,而是一隻金毛尋回犬。」


「不過我記得史諾比還有一個想結婚的,和他同一個種,是隻Beable小獵犬,出現在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五日的漫畫裡,是因為你反對,才結不成婚的。」


查理抗議:「我向他說如果他非娶不可,我也贊成呀,史諾比聽了還抱着我痛哭呢。」


「對了,對了,最後是因為她的爸爸不讓她嫁一隻沒有在訓練所畢業的狗。」我說:「可憐的史諾比,他現在很孤單吧?」


「才不呢。」查理說:「他有情人胡士托陪伴呀。」


「甚麼?他的小秘書?那不是同性戀了嗎?雖然一隻是鳥,一隻是狗。」我叫了起來。


查理解釋:「胡士托其實是女的,作者舒特也有過一個情人秘書,不過當年美國鄉郊和城市的道德觀念還是很保守,舒特只寄情在史諾比身上來描寫兩人之間的感情,並且把胡士托改成一隻雄性的鳥。」


「原來如此。」我說。想了一想,是有點道理的。


碰、碰、碰,原來是史諾比來踢門,催促查理拿東西給他吃。看樣子,一點也不老,如果按狗的年齡,算起來要比人類大得多。


「漫畫人物真是好,沒有老過。舒特雖然去世,但那四格漫畫,每天還在《紐約先驅報》刊登,培養年輕讀者,讓老讀者不斷地懷舊。」我感嘆。


這時,史諾比的頭上出現了格子,格子裡面寫的是:「不會老的,是心態。」


接着我又跟在史諾比後面去跳舞,他樣子沒有老,但衣著是隨便了,把恤衫穿倒了,字句寫着:「祖,年輕JOE YOUNG」。


分類:蔡瀾文章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26, 2017 00:00

July 25, 2017

配眼鏡

在札幌有半天的自由活動時間,大家鑽進電器和服裝店,我則在眼鏡舖流連。


「配眼鏡香港便宜。」團友說:「日本人都來香港買,你跑來日本幹甚麼?」


原因是看中了一副最新型的架子,只有零點五克,比一粒乒乓球還輕。


這種新合金技術產品在香港也能找到,不過穿在兩塊玻璃中間的鼻架,把合金金屬捲成了一個圈鑲入,樣子不討人喜歡。新型是夾上去的,至今還沒看過。


「日本做的嗎?」朋友問。


「是瑞士產。」店員回答。


瑞士貨應該在日本更貴,不過現在他們的稅金已輕,店租也便宜,售價和香港所這差無幾。主要的鏡片是日本產。本來Hoya的已經很高級,比Hoya更好的是Nikon,但是最犀利的還是Canon鏡片,可以說是天下最薄最硬最清晰的了,


日本貨該在日本買。


價錢當然是貴的,但是想起每天要用的東西,要節省也是省別的。像我們睡覺那張牀,也要好一點的吧?


這根本是崇日心理。有些人可能這麼想。但日本這地方一分錢一分貨。長久使用的東西,在日本買,並不只是崇日那麼簡單。跟著流行去買他們的判官鞋或者Hello Kitty,用了一陣子就丟掉,那才是浪費和崇日。


「要十天才能配好。」店員說。


日本人做生意不夠我們快。


「趕一趕。」我說。


店員拚命鞠躬道歉,說甚麼也不肯。


「先做好,叫人來拿。」我說。


他們又打躬作揖地:「配上時要為你校好角度,才做得完美,要本人來才行。」


最後只有作罷,還是回香港買,但是那麼貴的東西糊裏糊塗地為你配上,真是有點不值。


分類:04-蔡瀾四談日本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25, 2017 15:00

July 24, 2017

日本猴

日本猴,學名Macaca Fuscata,是全界住在最靠近北極的猴子,牠們身上長著長毛,體內一層肥油保護著自己。


身體弱的日本猴,冬天還是會凍死的,這是自然現象,人也一樣,有些抵不住嚴冬。


日本人愛浸溫泉,猴子早就學會,這是牠們取暖的方式之一,泡在裏面,閉著眼睛,不知多享受。


「人類自古以來一直和大自然戰鬥,」一個日本友人說:「我現在,和大自然戰鬥,只剩下下雪的時候,剷剷雪罷了。其他事一切具備,根本沒機會接觸到大白然。」


人,不但要和大自然戰鬥,也要和社會與政治戰鬥,適者生存。


像文化大革命產生下的孩子,來到香港,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直偷偷地觀察對方的嘴臉,看別人面色做人,這種表情,你稍微注意一下身邊的人,就能看到。


為生存,不但思想,連身體也和日本猴一樣起變化。


爵士界最著名的小喇叭手Louis Armstrong的嘴唇,吹喇叭吹得長出一圈圓形的厚肉。亞馬遜森林的土人,一生赤足,腳像一對皮鞋底。看自己的手,握筆之處,食指和中指凹了下去,也真可怕。


和大自然的鬥爭,人類總會贏的,像曱甴一樣地生存下去,能消減一切生物的是人類自已的核子彈,和他們對地球的污染。


神戶地震的三年後,大部分生活已恢復原狀,倒塌了的建築也重新立起。


經濟泡沫破裂的日本,正在努力地克服,還有一大段時間才能有往日的光輝吧。香港的經濟才剛剛開始崩潰,今後的苦日子會愈來愈嚴重,但是有甚麼難關比文化大革命那麼厲害?


我們也會身長長毛來過冬,偶而浸浸溫泉,享受一下。


活,還是要活下去的。


分類:04-蔡瀾四談日本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24, 2017 15:00

July 23, 2017

遷都

日本政府很快地便要決定把首都搬走的地點。預定在二○一○年完成。


遷都,是大事件。勞民傷財,不一定會把未來改變得更好。把市中心搬到填海的港灣區計劃,建成後冷清清沒公司移場,也很少住家搬去,已證實是一個大失敗。遷起都來,工程要比建立新城市中心大幾萬倍。有甚麼行差踏錯,可不是開玩笑的。


而且,遷都應該在經濟最強盛的時候做;像十年前日本円高漲,個個日本人都不可一世時說要搬,大家一定拍手叫好。目前國民在捱老命時又說要遷都,政府哪來的錢?


發表的原因是東京人口太擁擠了,但哪一個大都市不擁擠呢?像墨西哥城,一住就三千萬人,比台灣全省人口還多,也不是照樣過活?人口太多實在不是一個好藉口。


那為甚麼非搬不可呢?


理由很簡單,怕地震呀!


自從三年前神戶那場大災難之後,依地質學家的計算,下個地區一定會輪到東京。上次的關東大地震死了六十幾萬人,今天再來一次的話,死亡人數至少要高數倍。


搬到哪裏?有三個撰擇:仙台附近、京都附近或名古屋附近。


仙台和東京有一條東北新幹線連接,兩個小時的車程,比去大阪新幹線更近,列車的設計也豪華舒服。


去名古屋一帶的交通並不那麼發達。要搬的話最好是京都附近。至少,新首都可以把京都當成一個花園。


東京討厭之處是機場太遠了。二十年前起機場時也鬧過政府賤價買地的大糾紛,現在建新都,同樣的收購地皮問題也會產生。


其實地震也不是真正原因,一開發土地,官僚們一定有油水可撈,這才是遷都的原動力。


分類:04-蔡瀾四談日本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July 23, 2017 15:00

倪匡's Blog

倪匡
倪匡 isn't a Goodreads Author (yet), but they do have a blog, so here are some recent posts imported from their feed.
Follow 倪匡's blog with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