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甚麼時候開始吃蘋果?如果你是信徒,當然認為有人類就有蘋果,
蘋果無處不在,除了熱帶和南北極,其他國家都長蘋果。最初的野生蘋果並不好吃,我們在歐洲旅行時常看到一棵樹上長滿了紅色小點,是他們所謂的Crabapple,只有金桔般大,摘下來試,又澀又酸。
改良蘋果的品種方法很多,有的接枝,有的混合花粉,有的把種子劏開夾另一個種,愈來愈甜愈大粒美麗。日本人最拿手,種出富士來,當今也在中國種,價錢便宜得不得了。日本還有一種叫「蜜入Mitsuiri」的,傳統是把蜜糖用針筒打進心中,沒親眼見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要說的是如何把蘋果變成佳餚,不去管它的來源和種植。
一般,在歐洲的蘋果是分成就那麼吃的和燒菜用的,後者樣子較醜,多為青綠色,酸性也較大。
我們在市面上能看到的都是生吃的蘋果,已不分煮菜用了。在中餐上,以蘋果入饌的例子很少,西方就多姿多采,通常是烤來做蘋果餅Apple Pie,熱吃的,最好的配方是加上一個雪糕同時上桌。
也常看到他們溶了一大桶紅色的糖漿,用枝像筷子的木條插著,浸在糖漿中,等凝固,再拿來咬,很受兒童喜愛。
自古以來,西方人明白蘋果能吸去肉類的脂肪,故他們煮肉湯常把麵果切成方丁加進去,我們也能用同樣的方法炮製,在家中熬湯時可選西施骨,過一過滚水後撈起,洗淨,再放進鍋中和蘋果一齊煲。
街市中的生果檔裏,蘋果最賤價,也不必買甚麼貴的,選一盤盤五粒賣兩三塊錢的好了,把爛的部分削去就是。
買個電器慢煮煲slow cooker,臨睡之前將排骨和蘋果扔進去,加水,煮它一夜,到了第二天那股香味會把你叫醒。單身女子一直抱怨沒有甚麼湯水喝,用這個烹調法又簡單又方便,就算妳怎麼懶,也做得到吧?
Published on May 05, 2023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