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關於山茶花的文章,感謝友人為我收集了很多資料,其中有一篇提到黑澤明導演的《樁三十郎》,勾起不少回憶。
這部戲是我三十多年前經過香港時,顧文宗先生帶我去一家旺角的戲院看的,中文名字譯成《穿心劍》,還很貼切,也夠武俠味。
但原名《樁三十郎》頗有、意思,樁是山茶花,當男主角被問起你叫甚麼名字時,正當院子裏開滿了山茶花,他就回答說自已姓樁,雖然他已近四十了,還是叫自己三十吧。
《樁三十郎》是《用心棒》的續集,在前作中男主角也沒有固定的名字。人家問起,他就隨便回答一個。
山茶花在戲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道具,黑澤明的電影很鍾意細節,用這種微小的道具把情節串連起來。
戲很暴力,有一場描述樁三十郎走進壞人的家關起門,把對方一一殺死,過程介紹得非常詳盡,但到底殺了幾個?忘記了。
後來徐增宏在一部邵氏的武俠片中也把這場戲拿來照抄。女主角是鄭佩佩, 打起來兇狠,龍虎武師都怕了她。
黑澤明覺得武士們的決鬥,應該像西部牛仔片中雙雄拔槍一樣,看誰先動手。高手過招,不會打個翻天覆地,一招了決。所以當最後三船敏郎和仲代達矢對立時,你看我,我看你,動也不動。
瞬眼間,三船拔刀,觀眾看不到過程,只見仲代的胸口噴出大量的血來,當年是黑白攝影,不至於太過殘忍。
鮮血是用巧克力加梳打水混合而成,用三十磅的壓力機射的,這個技巧在後來的《亂》片也用過,當然已不能用巧克力了。
我一直想找這部戲的VCD,重看那場閉門殺人的戲,劇中講明幾個就殺幾個,算得清清楚楚。
分類:
05-蔡瀾五談日本
Published on October 17, 2017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