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on this book
Community
Kindle Notes & Highlights
他自詡為認真的「可能性主義者」──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持續抗拒過度誇大的世界觀。不是無可救藥的樂觀,而是對現實有清楚的認識,相信未來會持續進步。 2017年因胰臟癌辭世,把人生的最後時光用在撰寫本書。
奧拉和安娜是漢斯的兒子和媳婦,和他共同創辦蓋普曼德基金會。奧拉從2010年起擔任會長至今。安娜和奧拉開發的氣泡圖軟體Trendalyzer被Google買下之後,奧拉成為Google公共數據團隊的負責人,安娜則是團隊裡的用戶體驗資深設計師,兩人都靠開發成果贏得不少國際獎項。
拯救窮苦小孩只會讓人口繼續增加」這個說法乍聽正確,其實說反了。脫貧進展愈慢只會愈導致人口增加。一個世代處於赤貧,就會生出更龐大的下一個世代。目前唯一經證實能有效抑制人口增加的方法就是消除赤貧,給民眾更好的生活,包括提供教育與避孕用品。在全球各地,這種父母都選擇生下更少小孩。世界各地都出現這種轉變,前提是兒童死亡率得下降才行。
然而這造成矛盾:災害新聞空前常見,偏偏世界空前安全。 恐懼曾有助我們保住性命,現在卻是替記者保住飯碗。這不是記者的錯,我們也不該期望他們改變。與其說這現象是源於新聞記者的「媒體邏輯」,不如說是源於消費者腦中的「注意力邏輯」。
即使是在1986年史上最嚴重的車諾比核災爆發之後,雖然多數人認為死亡率會大幅攀高,但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人員無法證實這一點,連住在核汙染區域的人的死亡率也沒有顯著增加。)
原因在於「恐懼」和「危險」是兩回事。可怕的事物是令人感覺危險,危險的事物是真正帶來危害。如果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可怕而非危險的事物上(也就是太過關注恐懼),等於是往錯誤方向白耗精力。滿心害怕的急診室醫師明明該處理患者的失溫現象,卻在擔心核戰爆發;民眾關切地震、空難與看不見的化學物質,卻不知道數百萬個兒童正死於腹瀉,海床正淪為海底沙漠。我會希望我把恐懼放在現今的重大威脅上,而不是過往演化本能所關注的事物上。
我會希望我把恐懼放在現今的重大威脅上,而不是過往演化本能所關注的事物上。
不過現在起我們用『每人平均』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大為贊同。對於以全國總排放量指責印度和中國的說法,原先我已經有一陣子感到愕然。這就像宣稱肥胖問題在中國比在美國嚴重,理由是全中國人民的體重比全美國人民來得重。各國人口天差地別,拿全國總排放量批評很沒道理。照這邏輯,挪威的人口僅五百萬,每個人幾乎可以愛怎麼排放二氧化碳都行。
二分化直覺把世界分成「我們」和「他們」,而概括型直覺則讓「我們」把「他們」想成一模一樣。
事實是88%的兒童有接種疫苗,大銀行經理人卻認為僅20%的兒童有接種,這代表他們在工作上的不足,錯失巨大的投資機會(也許是世上最突飛猛進地區所最可觀的投資機會)。
第四級國家的作答者正是這麼想像,結果錯得慘不忍睹。新聞上的悽慘畫面最終化為我們對多數世人的刻板印象。
每次懷孕會造成大約兩年的停經。如果你是衛生棉製造商,這對生意可不好。因此,你該知道全球每名婦女的生子數正在下降,為此大感開心。你也該樂得知道愈來愈多女性受過教育,在外工作。由於這種發展,接下來幾十年間商機暴增,第二和第三級國家數十億個女性會買更多你的商品。
然而我參加一家全球衛生用品龍頭大廠的內部會議,赫然發覺多數西方製造商完全沒看到這個良機。論及找出新顧客,他們通常只想著開發第四級國家3億名女性的新需求。「我們來推出一款針對比基尼的超薄衛生棉怎麼樣?推出可以穿在緊身褲裡的隱型衛生棉怎麼樣?還是一款適用各種服裝、場合跟運動的萬用型衛生棉呢?乾脆替愛登山的女性推出特別款吧!」所有衛生棉都很小,最好一天就更換好幾次,但...
This highligh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consecutive passage length restrictions.
另一方面,在第二和第三級國家,大約30億名女性只有寥寥幾種商品可選。她們不穿緊身褲,也不會花錢買超薄衛生棉,只需要物美價廉的衛生棉,出外上班時能穿一整天不必更換。她們如果找到喜歡的商品...
This highligh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consecutive passage length restrictions.
這邏輯適用於許許多多其他消費者商品,我在數百場演講都向企業家講述這一點。全球多數人口正爬上更高的所得等級。從現在到2040年,第三級的人口會從20億增加到40億,幾乎世上每個人都正晉升消費者。如果你誤以為世上多數人窮到什麼都買不起,你可能錯失史上最大的經濟機會,還在把行銷預算砸在吸引歐洲大城的有錢潮女...
This highligh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consecutive passage length restrictions.
我們都需要分類。問題是要知道哪些簡單分類會導致偏誤,比如「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就該換掉,改成四個所得等級。 要做到這點,其中一個極好的方式是旅行,如果你可以旅行的話。正因為這樣,我讓我在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公衛學生到第一、第二和第三級國家,在那裡的大學上課,參觀醫院,進去當地人家裡。親身體驗最重要。
這些學生多半是瑞典的天之驕子,想讓世界變得更好,卻並不清楚世界的真貌。他們當中有些會說自己有在旅行:但通常他們是在生態之旅的旅行社旁喝著咖啡,從未踏進當地人的家裡。 在印度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的第一天,或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第一天,他們通常大吃一驚,沒想到這些城市如此井然有序,有交通號誌,有汙水系統,沒有人在街頭垂死。 第二天,我們通常會參觀公立醫院。牆壁沒粉刷,沒裝冷氣,60個人擠在一間大病房,他們看到此情此景交頭接耳,說這地方一定非常窮。我得跟他們解釋說,非常窮的赤貧地區根本連醫院都沒有,赤貧的婦女是在泥地上產子,由未受訓練的產婆接生,產婆還是半夜赤腳走路過來。院長幫忙解說,在第二和第三級國家這邊,牆壁是刻意不粉刷,原因不是付不起油漆錢,而是藉此讓比較有錢的患者別來這裡就醫,省得他們要求昂貴耗時的治療,院方能把有限的資源運用得更有效率,醫治更多病患。
在第二和第三級國家這邊,牆壁是刻意不粉刷,原因不是付不起油漆錢,而是藉此讓比較有錢的患者別來這裡就醫,省得他們要求昂貴耗時的治療,院方能把有限的資源運用得更有效率,醫治更多病患。
我解釋說瑞典所有的電梯門都有感應器,如果有東西在中間,門會立刻停止關閉並重新打開。那個主任面露困惑:「那你們怎麼確定這種先進技術每次都不會故障?」我回答時覺得很蠢:「從來沒有故障過。我想是因為有嚴守安全法規與定期檢查。」他看似沒很相信:「這樣喔,所以你們國家太安全了,安全到外面世界對你們來說很危險。」 我能向你保證那女學生一點也不笨,只是誤把在第四級國家使用電梯的方式套用到所有國家。
我對一個同學說其實我該上的是四年級的課。「我們就是啊。」他說。我大吃一驚。他們額頭點著種姓階級的符號,和蠻荒的棕櫚樹比鄰而居,怎麼會懂得遠比我多?接下來幾天,我發現他們的教科書比我的厚三倍,而且還足足讀過三遍。 這是我第一次突然得改變對世界的認知:我以為我來自瑞典所以高人一等,西方傲視全球,其他人永遠追趕不上。現在,45年過去,我明白西方無法再主宰世界多久了。
照片全來自美元街網站(www.dollarstreet.org)。安娜打造美元街網站是為了讓不出門的人都能了解世界。現在你就算不出門,也能知天下事。
目前安娜已經請攝影人員到超過50個國家拜訪約300個家庭,以照片記錄他們怎麼吃飯、睡覺、刷牙和準備食物,記錄房子的建材,記錄他們怎麼替家裡保暖與照明,記錄馬桶和爐子等日常用具,總共記錄生活裡超過130個不同層面。光是這些照片就能出一整本書,反映不同國家但同一所得的家庭是多麼大同小異,同一國家但不同所得的家庭又是多麼天壤之別。
這些照片清楚顯示,影響人們生活模式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他們的宗教、文化,或所居住的國家,而是他們的收入。
第四級家庭的臥房(或廚房、客廳)看起來相差無幾,不論是在美國、越南、墨西哥、南非或世上任何地方都一樣。
在媒體上,我們時時看到第四級的日常生活,看到其他級的災禍慘狀。在Google搜尋「廁所」「床」或「爐子」,搜到的照片都是來自第四級。如果你想看到其他級的日常生活,Google實在幫不上忙。
尋找同一類別裡的相異之處,不同類別裡的相似之處
如果你只看中國的那張照片,大概會想:「喔,他們在中國就是這樣燒水,把鐵鍋放在三腳架上,下面點著火。這是他們的文化。」不對,那是第二級家庭常見的燒水方式,全球都一樣,跟所得有關。在中國和其他地方,人們也會用許多其他方式燒水,取決於所得等級而非「文化」。
當有人說某些人怎樣做是因為其所屬群體(國家、文化或宗教等),你可得小心。在同一個群體裡是否有不同行為的例子?還是同一種行為出現在其他群體裡?
我在上圖標出所有非洲國家。看一看索馬利亞、迦納和突尼西亞。談「非洲國家」和「非洲問題」不具意義,但人們成天這樣講。那會導致可笑結果,比如認為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的伊波拉疫情會影響肯亞的旅遊業,但其實肯亞和那兩個地方位於非洲大陸的兩端,開車要100個小時,比倫敦到德黑蘭還遠。
當心別把特例當通則。化學恐懼症就是把幾種嚇人的有害物質當通則,有些人因此恐懼所有「化學物質」。不過別忘了,一切都是由化學物質組成,所有「天然」與人工產品都是。在這裡舉幾樣我覺得不可或缺的好東西:肥皂、水泥、塑膠、洗潔精、衛生紙和抗生素。如果別人給你一個例子,想以此替某個群體下斷語,你該叫對方提出更多例子。不然你可以思考,相反的例子是否會讓你做出相反的結論。如果你樂於光是看到一個有害的化學物質就認為所有化學物質都有害,那麼你能不能看到一個安全的化學物質就認為所有化學物質都安全?
假定你不是「正常」,而別人不是笨蛋
為了避免腳被電梯門夾到等悽慘的錯誤,你的經驗也許不代表「正常」,別把第四級國家的經驗貿然套用在其他國家,尤其在你會覺得別人是笨蛋的時候。
如果你造訪突尼西亞,你會看到當地人過第一到第四級的不同生活,也許還會看到蓋到一半的房子,就像這張照片中首都突尼斯的沙希一家...
This highligh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consecutive passage length restrictions.
多數鄰居家同樣二樓蓋到一半。這在全球第一、第二和第三級地區隨處可見。在瑞典,如果有人家的房子蓋成這樣,我們會認為要不就是房屋設計大有問題,要不就是建房子的人跑路了。可是你不能把瑞典的情況套用到突尼西亞。 沙希和許多類似的家庭其實找到了一種解決棘手問題的聰明方式。在第二級和第三級地區,家庭通常無從在銀行存錢,也無從貸款,所以得把錢存在家裡方能修房子,但錢可能被偷,可能隨通膨貶值,所以他們不是存錢在家,而是只要錢一夠就買磚塊。這樣不怕貶值,但家裡沒地方擺磚塊,推在外頭又怕被偷,不如買完就把磚塊砌在房子上,小偷無從下手。你無須信用等級待查,10到15年間得以慢慢替家人打造更好的家園。由此看來,你不應假定沙希一家很懶散隨便,而是明白他們很聰明,問你自己:他們怎麼會想出這種聰明辦法啊?
當心從一個群體套用到另一個群體的做法
遲至1985年一群香港小兒科醫師才確實指出趴睡可能是元凶。即使那時,歐洲醫界仍不怎麼留意。7年後,瑞典當局才承認錯誤,把建議反過來。失去意識的士兵在仰睡時會被嘔吐物窒息而死,但睡覺的嬰兒不然,他們有完全正常運作的反射反應,在仰睡姿勢下如果有嘔吐物會側過身子,在趴睡姿勢下則可能還沒力氣把重重的頭部偏斜以保持呼吸道暢通(俯臥姿勢更危險的原因仍未完全明朗)。
●假定別人不是笨蛋:當某個事物看起來怪怪的,你要抱持好奇與謙虛,思考這從哪方面看是一個好辦法?
原來他很難讓客戶了解最獲利甚豐的投資機會不在歐洲,不在以中古城堡與石板街道著稱的歐洲大城,卻是在亞洲與非洲的新興市場。他說:「多數客戶無法看見或接受許多非洲國家方興未艾的進步。在他們腦中,非洲大陸永遠不會進步。我希望你能靠動態圖表改變他們僵固不動的世界觀。」
宿命型直覺認為固有特質決定了個人、國家、宗教或文化的命運。事情會是現在這樣,背後有無從擺脫的命定理由:事情向來如此,永遠不會改變。由於這種直覺,我們把第6章的錯誤概括或把第1章的二分化視為真實無誤,而且命中註定:不會改變,也無從改變。
宿命型直覺的演化來由顯而易見。在古代,人類所生存的環境絕少變動,明智的生存策略大概不是反覆重估事物,而是在了解事物的運作之後就假定不會再有變動。
宣稱自己所屬族群有某個特定命運是一種很好用的做法,有助讓大家團結於一個大概永不改變的目標,還激發對其他群族的優越感。這對部落、國家和帝國取得力量十分重要。然而現在宿命型直覺...
This highligh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consecutive passage length restrictions.
30年內,莫三比克非常可能改頭換面,像印度那樣晉升第二級國家,成為可靠的貿易夥伴。莫三比克在印度洋旁擁有長長的美麗海岸線,而印度洋將是全球貿易的中心,為什麼莫三比克不該繁榮興盛?
宿命型直覺也讓我們認為西方理應繼續進步,西方當前的經濟停滯只是一時意外,很快就能復原。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的幾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持續預測第四級國家每年的經濟成長率為3%,但第四級國家連續五年表現得不如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連續五年認為「經濟即將回到軌道上」,最後發覺重回軌道不是「常態」,把經濟成長率預測調降到2%。另一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認這些年成長最快(5%以上)的是第二級國家,例如非洲的迦納、奈及利亞、衣索比亞和肯亞,還有亞洲的孟加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預測大幅影響大家退休基金的投資標的。歐洲和北美國家預期將有穩健快速的經濟成長,於是吸引投資者的青睞,但結果預測失準,這些國家到頭來並未快速成長,退休基金也就原地踏步,理應低風險/高報酬的國家成了高風險/低報酬。另一方面,非洲國家明明有望大幅成長,卻乏人問津。
如果你是在老牌「西方」國家的企業工作,你可能會錯失正在亞非出現的史上最大規模中產消費者市場擴張期。當地品牌已經站穩腳步,正四處攻城掠地,建立品牌知名度,但你還對當前發展懵然無知。...
This highligh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consecutive passage length restrictions.
她的瑞典語相當完美,明顯帶著斯德哥爾摩口音:她顯然一輩子在瑞典長大。我聽了很驚訝。方才我只是扼要提出聯合國的數據,說伊朗提高了平均壽命並降低了生育率,這是一大成就──實為史上最快的下降速度,從1984年的每位婦女生下6個孩子,在短短15年間下降到3個。 我在課堂上提出中所得國家在1990年代所默默達成的許多劇變,伊朗這例子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伊朗達成全球史上最快的出生率下降,西方自由媒體卻完全沒有報導。伊朗擁有1990年代全球最大的保險套工廠,還強制新娘與新郎在婚前接受性教育,許多人是受高等教育,公衛系統非常先進。夫妻靠避孕措施避免生下太多小孩,如果遲未懷孕也能到不孕診所求助,至少1990年我造訪德黑蘭的一間不孕診所就看到求助景象,那間診所是由替伊朗打造出家庭計畫奇蹟的阿夫札里教授(Malek-Afzali)主持。
替伊朗打造出家庭計畫奇蹟的阿夫札里教授(Malek-Afzali)主持。 多少西方人猜得到如今伊朗每位女性生的小孩還少於美國和瑞典?難道我們西方人如此熱愛言論自由,卻因而看不見伊朗所取得的成果,只因為伊朗的政權不得我們所愛?至少有一件事很清楚,那就是媒體自由不保證全球最快的文化轉變能獲得報導。 幾乎所有宗教傳統上都對性愛有所限制,難怪許多人以為有些宗教的女性生更多小孩,但其實宗教與女性生子數的關連時常被過度放大,反倒是所得與生子數確實息息相關。
其實宗教與女性生子數的關連時常被過度放大,反倒是所得與生子數確實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