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保存肉類的方法之一,塞在豬腸之中燻製而成的一種最普遍的食材。
種類之多,再幾頁篇幅也介紹不完,大家最熟悉的是我們在冷天享用的臘腸和吃熱狗的香腸兩種。
香腸原料不止於豬肉,甚麼肉都派上用場,各種部位全塞進去:舌、胃、心、肝、肺、脾、橫膈隔膜、尾部,甚至於牛的乳房也有,血液蒸熟了的腸,已很普遍。
歐洲名字諸多,已不能一一記牢。最特別的是以地方為名,維也納人叫它為法蘭克福Frankfurter、而法蘭克福人卻倒過來叫它為維也納Wiener。
吃過的香腸之中,記憶最深的是巴黎的Fauchon店裏賣的香腸,由雞、鴨、鵝、羊、豬、牛的腸一管管塞入的千層腸。
奢侈得窮兇極惡的是越南的龍蝦湯,用龍蝦和肥豬肉塞成。
超級市場中的香腸種類多得不可勝數,有些可以生吃,有些要煮。到底怎麼吃法?味道如何?想知道個清楚的話,可請店員分類,自己一一作筆記,每次吃個兩三種。一年之內,大概可以分別出一個眉目來。
一般認為裏面含有肥肉粒的沙拉米(Salame)一定鹹得要死,其實不然,好的不太鹹,而且非常之香,是送酒的好食材,也有是出自意大利、匈牙利的沙拉米味道也極佳。
腸不一定是唯一的外衣材料,其他器官也可用來塞肉,像胃和膀胱都可用,有些還利用到雞鵝的頸項呢。
製法有煙燻、曬乾、燒、煮、炸等等,有些需要冷藏,有的放在陰暗之處,多久都不會變壞。
中國人當然最愛吃自己的臘腸,從前肥肉用得很多,甘美得很;當今只是瘦肉,已漸無味道。目前流行的豬頸肉,舊時候價賤,是用來做臘腸的主要材料。
如果問我最愛吃甚麼腸?我的答案很肯定,是台灣的香腸。要在路邊賣的那種腳踏車後有個轉針板和小販賭博,贏了香腸一條,烤得微焦,配著生大蒜吃,一流。
Published on December 24, 2021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