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是根狀植物,小的像菠蘿,大起來有人頭那麼大,圓圓胖胖地,割下莖葉,就有個平頭,樣子很像香港的董特首。

從前是鄉下人的主要糧食,當今來到城市,做法已漸失傳。客家人把它磨成魚丸般的菜,叫為竽丸,已沒多少人吃過。

在廣東還是很流行的砵仔鵝,鵝肉下面一定鋪著竽頭片,竽頭比鵝還香。

其實烹調為其次,竽頭本身好壞有天淵之別。最好的吃起來的口感如絲,香噴嘖地細磨在舌頭上。差的竽頭不粉不沙,硬繃繃地像在嚼塑膠。

香港能吃到的最好竽頭,是從廣西運來的,至於好壞怎麼選,單看外表很難識別,只有向相熟的小販請教。

竽很粗生,世界各地皆有,菲律賓人尤其嗜食。第一次吃到竽頭雪糕,就是在馬尼拉,洋人倒是少食之。

把竽做得出神入化的是潮州人,他們的竽泥聞名於世,百食不厭。
—般家庭很少做竿泥,一來這種甜品太甜太膩,吃得不多。另外是以為做起來麻煩,很費功夫。

大家的印象中,做竽泥時將竽蒸熟,放在細孔的筲箕上碾壓,讓軟綿的竽泥從箕孔中壓出來,才大功告成。

其實不是這樣的,你我也可以在家中很簡單地做竽泥,要是喜歡吃的話。

請小販選上好竽頭,多貴也不要緊,反正吃的並不多,將竽頭橫切,切成圓圓一塊塊,再蒸個半小時左右。

拿出來,很容易地剝掉皮,把竽片放在砧板上,用那把長方形的菜刀橫擺在竽片上,大力一壓一搓,即成竽泥。

鑊下油,放竽泥下去翻炒。微火,不怕熱的話用手搓之,加甜,再炒再搓,甚麼時候夠熟,看竽頭是否呈泥狀就知道了。

上桌之前,爆香紅葱頭,放在竽泥上面,吃時攪拌著,更香。但是要做好的竽泥,有條不變的規律,那就是要用豬油。沒有豬油,免談。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November 26, 2021 14:00
No comments have been added yet.


倪匡's Blog

倪匡
倪匡 isn't a Goodreads Author (yet), but they do have a blog, so here are some recent posts imported from their feed.
Follow 倪匡's blog with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