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两年前,为美国杂志所做的采访.

这采访在今天看来,已经全不是那么回事,中国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不过,现在还远不是可以装逼的时候.


 关于Remember


Remember中的这两个故事在你看来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对于你来说,他们是否一直有着某种联系?



《那年夏天》画于《没有人会飞没有人记得》之前。表达一种命运感,不同历史背景和身份的人处于同一种环境下完全不同的命运,能与这个社会现实妥协的人和完全不能与现实达成妥协的人的完全不同的命运。这是一种年轻人常见的与社会兼容度的问题,故事中的两个男主角,一个自认为是特殊的,另外一个自认为是普通人。最后,完全不能和都市社会融合的人变得疯狂。而自认为自己普通,对自身没有很高期待的人虽然一切顺利,但仍有青春虚度遗憾感。在《飞》中,仍然在讲述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如何与想象中不同的现实社会相处的问题。女主角选择放弃,男主角最后选择了在思想上坚持自我,在行为上则放弃和社会的正面冲突。



这些是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必然经历的问题。


 


 Remember的主题不只是关于记忆,还表达了艺术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以及我们对所经历过的事情的感受。现在再看你的这个作品,是否还能感觉到你当初创作时的感受?



当然,完全能感受!每一个小动作,我都是那么用心的去画出来的,表达典型人物的与众不同的独具性格的动作啊,当时花了许多许多精力去用心设计这些动作和感情,


 你的作品非常漂亮,独一无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只有一张图片的感觉,它有着3D的深度。你是如何为你的故事创造出这种视觉感受的?



因为我虽然是中国第一个用电脑画画的人,却从来不喜欢用修改的照片来画画,甚至也不照着照片去画的原因吧,大量使用照片会使你的画面呈现一种庸俗感,雷同感,以及平面感。我争取每一张画都去用心体会故事发生现场的氛围,每一个人物的内心感受。当然,具体细节我参考了很多照片,为了更加生动。今天看起来,那时对照片的依赖还是有点多。以至于仍然有些平面化,现在我的画会好很多。


 你需要多久画一页?



插画需要1周到4周,漫画大约1--2天。《那年夏天》大概三,四小时一页。


 


 你在这个行业中的经历是否给你的这两个故事带来了灵感?



当然,在中国坎坷的生活经历给我带来了大量的有趣的创作素材。这里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扭曲的,每一件事都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从你在Remember中的文章,看得出你对你的工作有着非常严谨的态度。当要你再看以前你的作品的时候,是否觉得很为难?



再看以前的作品,固然有难看的技巧问题,因为现在肯定比以前画得要好些了。但一直以来,哪怕当年难看的作品,仍然有着我一直坚持并认为的可贵的东西保持着。那就是对社会的关注,对弱者的同情。


 在美国,你的名字是Benjamin。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是否有某种身份和这个名字相联系?


12年前,我热爱美国电影《毕业生》,就取了和男主角一样的名字来发表漫画。我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就是那个男主角。是那个从幼稚到成熟的男人。


 漫画在中国的影响和普及程度如何?



日本漫画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十分普及,几乎每个年轻人都在看,看一些网络上的盗版。正版的日本漫画很少。但是看中国原创的漫画的年轻人就更少,尤其集中在低年龄层,比如高中年龄以下。在中国,据说只要一个孩子长到可以上网的年龄,比如13岁,就不会再购买漫画书,所以中国漫画目前都以儿童读物为主。它的影响力,则仅限于小孩子。


 你如何看待漫画进入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你认为它是否能够区别于美国和日本的漫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中国漫画毫无疑问是能够区别于主流的美国和日本漫画,因为有我存在,以及复制我的风格的更多中国漫画家的存在。目前它的影响力还很小。将来是否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则要看是否会有更多的不同于我的中国漫画家的出现,多样的风格,才应该是中国漫画的风格。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 comments  •  flag
Share on Twitter
Published on May 18, 2011 23:02
No comments have been added yet.


Benjamin (ZHANG Bin 本杰明)'s Blog

Benjamin (ZHANG Bin 本杰明)
Benjamin (ZHANG Bin 本杰明) isn't a Goodreads Author (yet), but they do have a blog, so here are some recent posts imported from their feed.
Follow Benjamin (ZHANG Bin 本杰明)'s blog with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