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on this book
Community
Kindle Notes & Highlights
「短期而言,市場是個投票機;長期來看,則是個體重計。
「投資就是延後消費,先拿出錢以便日後回收。投資只需要問兩件事,一是可以回收多少,二是何時可以回收。
只有三種情形能讓股市保持每年10%以上的漲幅:第一是利率下跌,而且維持在歷史低點;第二是相對於員工、政府和其他人,投資人分享的經濟大餅比例超過歷來的高水準;[19]第三就是經濟以高於正常的速度成長。[20]他認為採用這些樂觀的假設,是「一廂情願」。
汽車對美國貢獻良多,但對股東的效果卻相反。」
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二」,股市在一天之內狂跌140億美元。[2]相當於美國政府總預算四倍的財富,在幾個小時內消失無蹤。[3]
1934年的夏天,奧馬哈的溫度高達攝氏48度。一位內布拉斯加農民在找了幾天之後,才在遠方一處田地裂縫中找到他的牛,這頭牛因田地乾燥裂開被卡住。
「假如你是個只有小型橢圓形火車軌道的小男孩,看到這個東西會覺得棒得無法置信。你會很開心地花10分錢買這份模型火車的型錄,然後坐在那裡幻想,」巴菲特回憶。
他喜歡聽牧師講道,但覺得其他儀式很無聊。為了打發時間,他開始注意詩歌本上記載的創作者生卒年代,在腦中計算他們的壽命長度。他認為虔誠的教徒應該會得到善報,因此他假設讚美詩作者的壽命應該比一般人長,而活得比一般人久,對他來說似乎是很重要的人生目標。結果,他發現虔誠與壽命無關,於是他開始對宗教抱持懷疑的態度。
「我的成績與我的不快樂程度成正比。數學都是C,英文C、D、D,獨立性、努力和禮貌都是X。我與老師的互動愈少,成績就愈好。他們曾把我關在一個房間,就像關人魔漢尼拔一樣,然後把我的作業從門底下塞進來。」[5]
一次大戰結束後,德國為了戰敗賠款用盡國家的黃金儲備,造成這種結果。[1]後續帶來的經濟混亂,是希特勒崛起的原因之一。
「假如你想採集蜂蜜,就不要踢翻蜂窩。」[9]
「人們不希望被批評,他們希望得到坦白真誠的欣賞。」卡內基說,我指的不是奉承諂媚。奉承諂媚是不真誠的,而且是自私的。欣賞必須是真誠、發自內心的。人性最深層的渴求就是「被人重視」。[10]
人人都希望受到注意和欣賞,沒有人希望被批評。 在所有文字中,最好聽的發音是自己的名字。 處理爭執最好的方法就是避開它。 假如發現自己錯了,馬上坦白認錯。 問問題,而不要命令別人。 幫助別人留下好名聲。 婉轉點出別人的錯誤,讓別人保住顏面。
資本自己會為主人工作。
「你不該每場比賽都投注。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輸錢時,覺得自己一定要在當天把損失的錢賺回來。第一項法則是,沒有人在第一場比賽結束後就回家。第二項法則是,要把輸掉的錢贏回來,不一定要用同樣的方法。這兩點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巴菲特是有效運用手邊資源的大師,特別是對時間的運用。他早上很早就起床,在宿舍吃雞肉沙拉當早餐之後就去上課。
那年夏天巴菲特有一部分時間待在奧馬哈,在傑西潘尼百貨(JC Penney's)銷售男性用品。他當時在追一個女孩,而這女孩的男友會彈烏克麗麗(ukulele,夏威夷四弦琴),為了與情敵競爭,巴菲特也買了一把,但最後他手中抱的卻是烏克麗麗,而不是那位女孩。
由於巴菲特把今天的一塊錢看成未來的十塊錢,他不願意在生活所需之外多花一毛錢。每一分錢都是未來組成雪球的一片雪花。
資本家巴菲特負責出錢、承受風險,也有機會賺得收益。 巴菲特認為所有事業皆是如此。員工可以分享他們付出勞力所創造的利潤,但他們必須對雇主負責,而且當企業價值提升時,只有雇主能從中獲利。當然,假如員工購買公司的股票,他們就成為公司股東,和其他出資者成為合夥人。但不論持有多少股票,只要他們仍然是公司員工,就必須為自己的工作成果向雇主負責。因此,巴菲特將股東會視為檢視公司經理人績效的機會。
市場先生是你的僕人,而不是主人。
盟友很重要;承諾太神聖,因此不能輕易許諾;作秀無法成事。
有句老格言在華爾街被改寫了:給人一條魚可以餵飽他一天,教他套利可以餵飽他一輩子。」
有一次他把小霍華放在膝上說:「別喝酒,酒會殺死你的腦細胞,你可沒有多少腦細胞能浪費。」[44]
孟格家原本貧窮,但在十九世紀末,他的祖父孟格法官(T. C. Munger)使家族地位上升,成為奧馬哈受歡迎的人物,不像巴菲特家只在後門送雜貨。鋼鐵紀律的孟格法官強迫全家人閱讀《魯賓遜漂流記》,吸取書中靠紀律戰勝自然的教訓。他給陪審團的指示比任何中西部法官都長,並以此聞名。[3]他喜歡教導親戚儲蓄的美德,以及賭博和飲酒的壞處。
「你不應該因為自己缺乏意志,而讓一個意外悲劇演變為兩、三個悲劇。」[14]
巴菲特說:「查理很懷疑他能遇到合適的對象。『我怎麼能找到合適的人?加州2,000萬人口中,1,000萬是女人,其中年齡合適的只有200萬。那群人中150萬已婚,剩下50萬,其中30萬太笨、5萬太聰明,剩下15萬人中,我願意娶的人選可以放進一個籃球場。我必須找到一個這樣的女人,而且我還得在她的籃球場中。』」
「當別人貪婪時要懼怕,別人懼怕時要貪婪。」這正是該貪婪的時候。
「資產清算人」(liquidator)。
大規模失業的可能性勾起恐怖的回憶:排隊領免費食物的灰暗面孔、全美四分之一人口失業,還有政府提供的差勁工作。
法律不會改變人心,但能約束殘酷無情的人。不過哪些人是殘酷無情的?他並未明說。
「充滿希望、容易受騙、心懷貪婪,隨便抓住什麼理由就相信的人」。
時間是優良企業的朋友,是平庸企業的敵人。……用還不錯的價格去買一家很棒的公司,遠比用很棒的價格去買一家還不錯的公司要好得多。查理很早就了解這道理,我卻是慢慢學會的。現在在購買公司或普通股票時,我們會找有一流管理的一流企業。這可引申出一個相關的教訓:好騎師騎好馬會有好表現,騎劣馬就不行了。
金錢除非可用來達成某個目的,否則再多也沒有意義。蘇珊把巴菲特的車升級為和她自己一樣的凱迪拉克,只不過是最陽春的款式,而且還是她打電話給方圓幾公里內的車商一一比價後用最低價買的。人們發現他簡樸的品味和他持續增加的財富形成鮮明的對比。他親切的態度、自我貶抑的機智和泰然自若的神態,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自在。雖然他對批評的忍耐度沒有增加,但已去除了早期的一些粗野、大部分的傲慢和明顯缺乏安全感的跡象。他正學習隱藏他的不耐煩。他對老朋友有極高的忠誠,而他徹頭徹尾的誠實,尤其令人讚賞。
銀行無法靠放寬信用標準、承做血本無歸的貸款來幫助任何人,這麼做只會扭曲顧客的財務觀念。這家銀行艱苦經營數年,沒有成長。
改革往往是為了掩飾當眾出糗的醜態,而不是真心要改變制度。男孩鎮最終改造了信託管理會,但這無法在一夕之間完成,而董事會的利益衝突也沒有馬上消失。
血統衝突「不是給你優異的生存能力,就是讓你一敗塗地。」
當個安靜的蒐集者,不要驚動其他搶便宜的人。
如同孟格所說,巴菲特「絕對不會讓小執著干擾到大執著。」
為你想要的東西付太多錢永遠是錯的。急躁是你的敵人。
「這件事有些部分讓人無法理解,但其中95%絕對是我的錯,甚至可能是99%。我對她不夠遷就,而她總是百分之百遷就我,一切都照我的方向走。你知道,這一路走來,我的工作愈來愈有意思。蘇珊離開時,她感覺我不再如她期望的那麼需要她。你的配偶開始退居次要。多年來,她照顧我無微不至,養育孩子的功勞有90%歸她,雖然說來實在奇怪,我覺得我對孩子的影響力和她差不多,這種事偏偏與投入時間不成正比。等到孩子們長大,她也失業了。
在相當有效率的市場中,要衡量一檔股票的風險程度,並不是看它的交易價格與內在價值之間的差距,而是計算它的波動性(volatility),亦即這檔股票價格偏離其市場均價的可能性。於是經濟學家和數學家就利用這些資訊,再加上新發展出來的電腦運算能力,開始進軍華爾街,去賺在學術界無法賺到的大筆金錢。
巴菲特對雷根擔任總統的看法好壞參半,他欣賞雷根處理國際政治問題的手腕,但在雷根統治下,美國從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淪為最大的債務國。就像垃圾債券與槓桿操作在華爾街蓬勃發展,美國政府的債務也堆積如山,而巴菲特認為,這是溫痞(Wimpy,
巴菲特希望有更多女人照顧自己,他說:「女人很會照料自己,男人卻不太會照料自己。我認為女人了解男人,要比男人了解女人來得深。我寧可吃蘆筍,也不願放棄女人。」他難以抗拒被女性照顧的欲望,以至於當有不同的女性都想照顧他時,他會讓這些女人自行協調。於是女兒蘇西與艾絲翠便開始釐清彼此的角色。
賽馬的遊戲規則告訴我們不應該這麼做。這是很簡單的數學道理:你有1塊錢,賠掉了0.5元,你必須用手上剩下0.5元的本錢再賺回0.5元,才能將賠掉的錢贏回來。這並不容易。一般人多半會去借0.5元,湊足1塊錢再下注,如此你只需獲利50%(外加舉債的利息),就能損益平衡。獲利50%比獲利100%要容易多了,但舉債使你的風險加倍,萬一你又賠了50%,你的資金就賠光了。因此巴菲特有一句名言說:第一條規則,不要賠錢;第二條規則,別忘了第一條規則;第三條規則,不要欠債。
以波動性所定義的「風險」,就是假定投資人願意耐心等待。但借錢投資的人一點時間也不能浪費,因為資金有機會成本,而且要對虧損的交易加碼,需要隨時有可動用的額外資本。
在這場太陽谷演說中,巴菲特趁機引用伊索寓言「一鳥在手vs.二鳥在林」的比喻。他解釋,投資是現在付出金錢,明天得到獲利;利率是讓二鳥在林得到的代價;有時候經過一段時期,市場毫無進展,有時候,比方說現在,股價成長速度快過經濟成長速度。當然,他在演說結尾將投資人比作一群探油人,只不過他們下探的是地獄。
巴菲特在投資時,追尋的不是交易時有如觸電般的小小興奮感,而是像被數千瓦電力擊中一樣有力的東西。
你做投資如果欠缺獨立思考,絕對做不好。你的決策正確與否,跟別人是否贊同你無關。你做對,是因為你的數字和推理正確。
「今天你所做的事情,將決定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後你的心靈和體魄是什麼狀態。
任何時候只要投機之風大盛,最後一定回檔修正。」他拿當時的市場和連鎖信、龐氏騙局(Pon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