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on this book
Community
Kindle Notes & Highlights
投資是購買資產來獲得合理的可預期收入(例如:股利、利息或租金收入),或是長期增值的一種方法。而與投機的區別常在於獲得投資報酬的期間長短和報酬的可預測程度。投機客希望買進幾天內或幾週內就可以短期獲利的股票,而投資人會買進在幾年內或幾十年內可能會產生源源不絕現金獲利和資本利得的股票。
firm-foundation theory)或「空中樓閣理論」(castle-in-the-air
castle-in-the-air theory)來評估價值。這兩種理論讓某些人賺了大錢,也讓某些人虧了不少。更有趣的是,它們看來完全互斥。如果你想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而不犯大錯,就必須先了解這兩種理論,這是讓你從嚴重的錯誤中保持安全的先決條件。在20世紀末,學術界創造出第三種理論,稱為「新投資技術」(new
new investment technology),在華爾街風行起來。稍後會詳述這個理論,以及在投資分析上的應用。
他認為專業投資人不該把精力花在估算股票的真實價值,應該分析投資大眾未來的動向,以及在樂觀時期他們會如何把希望建築為空中樓閣。成功的投資人最喜歡搶得先機,推測哪種情況最容易讓大家建築空中樓閣,然後比眾人早一步下手。
關心的不是準確預測投資的長期收益,而是比一般大眾早一步預見傳統的價值基礎會有什麼改變。」換言之,凱因斯用心理學的原則來解讀股巿,而非財務學上的評估。他寫著:「如果你相信三個月以後某項投資的巿價僅值20英鎊,就不應為預期收益有30英鎊的投資付出25英鎊。」
理性投資人願意為較高的股利和盈餘成長率付出較高的股價。
股價。
如果兩家公司預期成長率相同,發放股利較多的公司對投資人較有利。
在其他情況相同下,理性的投資人願意付出較高的價格,去買進現金股利占公司盈餘較高的股票,或是會買回股票的公司
在其他條件相同下,理性(而且風險規避)的投資人會願意為風險較低的股票付出較高的價格。
高的價格。
利率愈低時,支付固定利息的證券就很難敵得過股巿,股票價格相對較高。我們因而得出基本面分析的最後一條規則:
我們因而得出基本面分析的最後一條規則: 規則四:在其他條件相同下,理性投資人在利率愈低時,願意付出愈高的價格買進股票。
愈高的價格...
This highligh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consecutive passage length restrictions.
只買盈餘成長在未來五年以上高於平均值的公司
絕不付出高過真實價值的價格買進
低本益比股票在盈餘成長時能帶來雙重好處,而高本益比股票的盈餘衰退,則可能帶來雙倍損失。
購買尚未被人發現,本益比還沒有高出巿場水準的成長股。當然,預測成長相當困難。但只要買進時本益比低,就算成長沒有實現,盈餘下跌,損失也有限;但如果符合你的預測,就有雙重好處了。這樣做可以增加勝算。
本益成長比(P/E-to-growth ratio, PEG ratio),只購買本益成長比大的股票。這不是單純的低本益比策略,成長50%、本益比25倍的股票(本益成長比為0.5),在他看來,優於成長20%、本益比20倍的股票(本益成長比為1)。如果對成長率的預估如彼得·林區在管理麥哲倫基金時一樣正確,就能獲得非常優異的報酬。
你的股票是否有故事題材可以滿足大眾的想像。它是否能激發有感染力的夢想?是否能讓投資人建立空中樓閣?空中樓閣是否建立在磐石上?
股價變動呈現隨機漫步的意思。
然後真相揭曉:如果股價突破壓力,它就可能再向上漲一波,先前的壓力則成為支撐。如果股價「無法突破壓力」,反而跌破前次低點(原先的支撐),就確立空頭訊號,投資人應該賣出。
壓力則成為支撐。如果股價「無法突破壓力」,反而跌破前次低點(原先的支撐),就確立空頭訊號,投資人應該賣出。
相對強勢策略(Relative-Strength System)是投資人買進並持有「表現良好」、「優於大盤表現」的強勢股,避免持有甚至放空「表現比大盤差」的股票。雖然有些時期相對強勢策略的績效的確優於買進並持有策略,但沒有證據顯示這樣的優勢能持續。正如前面說過,有某些證據支持股票市場的確有動能,但相對強勢理論在以電腦測試超過二十五年的資料後顯示,扣除佣金與稅賦後,這類規則對投資人並無太大助益。
bull markets and bare kneestheory):觀察女士們的裙長,就可以知道當年的股價水準。就像圖6-2所示,裸露的膝蓋和多頭巿場似乎真有些鬆散的關聯,而巿場蕭條似乎也是觀賞「女性」的空頭巿場。
預估盈餘」(pro forma earnings),而非按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所計算的真正盈餘。在預估盈餘中,公司可以忽略被認定為非正常性的費用,在這件事上沒有任何規則可言。預估盈餘通常被稱為「所有壞事之前的盈餘」,讓公司可以公然剔除他們認為是「特別的」、「不尋常的」、「非反覆性的」費用。視公司不當忽略的費用而定,報導的盈餘可能嚴重高估。這也難怪分析師特別難估計公司未來的盈餘。
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限制企業財務主管對華爾街分析師的談話範圍,使得分析師的工作更是困難重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公布「公平披露規則」(fair
共同基金現金部位最高的時候,恰好市場都處於低點。相反地,當市場在高點的時候,現金部位總是偏低。
雖然基金在某些時期的績效會特別好,但它們不會長久,而且無法預測基金在未來的表現。
簡單的買進並持有廣泛指數的策略績效,就是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也很難打敗。
1960年代晚期,速利基金(go-go
指數基金,而且這個比例每年都在增加。
強式理論甚至認為「內線」消息對投資人亦無幫助。
所以被動的投資人光靠運氣也可以取得和任何一種選股方法一樣好的結果。
效率巿場(efficient market)理論的說法:狹義(弱式)的理論主張,研究過去股價的技術分析不能幫助投資人。從一個期間到另一個期間,股價的變動像是隨機漫步。廣義(半強式及強式)的理論則主張基本面分析也沒有用,因為所有關於未來盈餘及股利成長的已知消息、所有基本面分析師能研究的可能影響(公司的有利或不利的發展),都已反映在股價中。因此握有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就和由專業分析師管理的組合一樣好。
狹義(弱式)的理論主張,研究過去股價的技術分析不能幫助投資人。從一個期間到另一個期間,股價的變動像是隨機漫步。廣義(半強式及強式)的理論則主張基本面分析也沒有用,因為所有關於未來盈餘及股利成長的已知消息、所有基本面分析師能研究的可能影響(公司的有利或不利的發展),都...
This highligh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consecutive passage length restrictions.
廣義(半強式及強式)的理論則主張基本面分析也沒有用,因為所有關於未來盈餘及股利成長的已知消息、所有基本面分析師能研究的可能影響(公司的有利或不利的發展),都已反映在股價中。因此握...
This highligh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consecutive passage length restrictions.
購買指數基金會比投資於積極管理的共同基金更為有利。
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道理淺顯,在華爾街已廣被採用。其他理論還有爭議,是學生寫論文的好題材,並且為投資顧問賺進高額演講費。
Smart Beta strategies)在華爾街已經變成熱門商品。儘管有這些主張,我還是會證明,傳統指數基金依然無庸置疑是市場上最能幫投資人賺錢的工具。
風險解釋為投資人對預期報酬大失所望的機會值,衡量風險的辦法就自然產生了,它就是未來報酬的可能變動範圍。所以財務風險往往定義為報酬的變異數(variance)或標準差(standard
未來報酬的可能變動範圍。所以財務風險往往定義為報酬的變異數(variance)或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長久以來,我們使用搭配的例證來說明這是什麼意思。如果某檔有價證券的報酬不太可能和其平均(或預期)報酬率相距太多,我們就說它為低風險或無風險。反之,如果證券的報酬年年變動很大(甚至某些年有大虧損),我們則稱它為高風險。
證券的報酬年年變動很大(甚至某些年有大虧損),我們則稱它為高風險。
投資組合理論告訴投資人如何在投資組合中配置股票,進而在風險最低下得到想要的報酬。這個理論以嚴謹的數學方法證明古老的投資格言:分散投資是散戶降低風險的良策。
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發明,他因此在1990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著作《選擇投資組合》(
把高風險的股票好好組合一番,可以使投資組合的風險小於其中單一個股的風險。
分散投資的股票組合,風險可能比只投資一兩種股票還低。
分散投資在兩家高度正相關的公司,對消除風險沒有多大幫助。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as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