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前言 (Preface for the Chinese Edition)
在《无线通信简史》英文版面世一年多以后,我得知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公司计划引进该书,中译本将于2020年与读者见面。 我与译者蒋楠先生密切合作,对英文版做了若干修正和补充,并添加了部分图片。因此,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无线通信简史”。 中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沿袭第4章“黄金时代”所述的模式:智能手机起初只是大众获取新闻的便捷手段,但最终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支付以第13章“身份识别”探讨的技术为基础,无疑是中国处于新技术应用前沿的有力佐证。 总体而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值得大书特书:从1949年到2020年,这个国家的变化令世人震惊。而中国在3G技术推广过程中采取的独有方式表明,这个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可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相关讨论请参见第11章“蓬勃发展”。 2020年,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北斗”是中国应用无线技术的一个缩影,其复杂程度堪与迄今为止以这些无形电波为基础构建的任何系统媲美,相关讨论请参见第6章“空中公路”。 外界并未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视而不见。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颠覆了由高科技巨头建立的既有国际秩序。 政治和技术之间的界限因而变得日益模糊。某些国家声称,在没有经过网络运营商同意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制造商华为提供有助于进行所谓“间谍活动”的隐藏功能。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存在这样的后门程序,但华为的5G技术发展因这种无端指责而受阻,这家电信巨头面临被部分主要市场拒之门外的风险。 不过在我看来,“华为事件”对中国而言更是一次机遇,因为中国有望就此摆脱尖端电子元件受制于西方的窘况。虽然重构过程中的阵痛可能无法避免,但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可以填补空白的大量资源。 正因为如此,从长远来看,技术上更加独立于中国是利好,于西方竞争对手却是重大损失。因为西方国家将逐渐失去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其国内竞争将因此而加剧。 我们看到,季度驱动型经济与中央计划经济之间存在根本性区别。中央计划经济放眼未来,致力于实现长期繁荣,而非计较短期收益。 截至本书写作时,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或已引发政策变化,最终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 对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政策变化取得的成果令人震惊——目前旅居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我对街上行驶的第一批全电动公交车赞赏有加,却发现中国深圳的1.6万辆公交车早在一年前就已全部改装为电动公交车。 考虑到中国的市场规模,即便是价格不菲的尖端技术也能迅速达到落地应用所需的规模,从而在短时间内降低制造成本,惠及普罗大众。 拜投放市场的首批5G平价手机所赐,5G技术有望在2020年取得突破,而6G技术的研发工作多年前就已开始。 电信巨头华为是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领军者之一。2019年9月,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在接受《经济学人》专访时表示,6G技术的研发工作进展顺利,但10年后可能才会投入使用。 6G技术的具体内容还不尽明朗,但无线通信的发展轨迹或许和计算机芯片并无二致:可用容量始终难以满足新应用的需求,而用户对容量的渴求似乎永无止境。 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蜂窝技术革命堪称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根本性转变。人类社会历经无数艰辛才发展到今天,了解个中况味总有益处。 ——这些正是本书准备探讨的内容。 我很荣幸《无线通信简史》能得到认可并译成中文,也希望读者可以从阅读本书中找到乐趣。对于我撰写的无线通信发展史,图灵公司的编辑郝莹女士与译者蒋楠先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在此深表谢意。 彼得里·劳尼艾宁 西班牙巴塞罗那 2020年1月 (該書可從JD.com和DangDang.com獲得)
Published on May 18, 2020 05:27
No comments have been added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