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為了避免西方差會在華形成的宗派主義造成諸多紛爭而摸索出的完全基於聖經新約教會模式的中國本土基督教教會。從一開始,這一最初曾被稱之為小群教會的特殊屬靈團契,就成為各大主流教會在華組織和機構眼中的異類。現在來看,這一異類其實深層次是信仰傳統上的不同所造成的。倪柝聲之後,流散在海外的這一傳統的屬靈人物就是李常受。他繼續成為海外華人教會,特別是福音派系統人士眼中的異類。各種誤會、誤解和謗言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大公教會傳統中的信經、信綱、教義傳承為衡量標準去嚴厲地裁決、否認和斥責這一純屬於非信經、非信綱、遠離西方國家教會系統的聖潔團契傳統。在李常受主導的聚會處事工中,他所理解的新約教會是一群善良、正直、敬虔的蒙召者之聚會,於是,受感於聖靈之下,他將小群、聚會處、聚會所等不同於公教會傳統的宗派、教派等名稱,歸並入召會名下,同時,如同倪柝聲一樣,他竭力避免宗派主義造成的紛爭和利用政府的力量去打擊和迫害異己,他同時還將「召會」淡化,建議弟兄姊妹們堅持在家中聚會、祈禱,以建立基督化的家庭。他繼續沿用倪柝聲時期已有的「地方教會」、「主的恢復」等特定術語去強調這一追求聖潔的屬靈團契的非傳統教會之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