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獸
Rate it:
Kindle Notes & Highlights
Read between May 20 - August 4, 2024
8%
Flag icon
我認為所謂的推理小說家有兩種:一種姑且稱為罪犯型吧。這類作家對犯罪特別有興趣,縱使正在撰寫以推理為主軸的小說,若不能好好描述犯人的殘酷心理便無法盡興;而另一種可稱為偵探型,這類作家的心理極為健全,僅對理智的推理過程有興趣,並無意著墨罪犯的心態。我接下來描寫的推理作家大江春泥屬於前者,而我自己恐怕屬於後者。雖然我的職業與犯罪息息相關,但從事此業純粹是我熱愛偵探的科學性推理,絕非因為我是壞人。不,恐怕沒有人像我對犯罪這麼敏感吧。善良如我,會與這起事件扯上關係,說來都是事件本身的錯。若是我在道德上再多一絲絲遲鈍,或者我身上有一丁點壞人的素質,或許現在不用這麼後悔,也不必沉溺在如此可怕的疑惑深淵中。不,不僅如此。說不定我現在已經有個美嬌娘,坐擁萬貫家財,在某處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哪。
11%
Flag icon
靜子小姐,總算獲得安定生活的我,只要金錢與時間許可,便毫不間斷地努力找尋妳。當然我並不抱持奪回妳的愛如此遙不可及的願望。我已有妻子。是為了解決生活不便而娶的,形式上的妻子。但,對我而言,妻子與愛人是完全獨立的兩樣事物。即使我已有妻子,也未曾忘卻對愛人的怨恨。 靜子小姐,如今我終於找出妳來了。我因狂喜而顫抖,多年的夙願終將得償。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以構築小說劇情般欣快地編織對妳的復仇手段。我深思熟慮,思考最能讓妳痛苦、讓妳害怕的方法。終於,實行這個方法的時機來了。妳應該可以從文字中感受到我的歡喜吧。
11%
Flag icon
This note or highlight contains a spoiler
晚間七點到七點半之間,妳倚在臥室中的小桌閱讀小說。妳只看完了廣津柳浪註5短篇集《變目傳》中的〈變目傳〉。七點半到七點四十分之間,妳命令女傭端來茶點,吃了兩個風月註6的紅豆餅,喝了三碗茶。七點四十分前去如廁,約五分鐘後回房。到了九點十分左右,一邊編織一邊沉思。九點十分,妳丈夫回家。九點二十分至十點過後,妳陪丈夫喝點小酒、閒聊。丈夫向妳勸酒,妳喝下半杯的葡萄酒。那瓶葡萄酒是新開的,杯中掉進一小片軟木塞碎片,妳以手指撈出。小酌結束後,妳立刻命令女傭替你們鋪床。兩人如廁後就寢。之後到十一點兩人尚未睡著,妳再次躺回床上時,家中時間稍遲了的大立鐘恰好報時十一點整。
11%
Flag icon
看到這份有如火車時刻表般忠實的紀錄,妳還不覺得恐怖嗎? 致 從我生涯奪走愛情的女人 二月三日深夜 復仇者
15%
Flag icon
即使是現在,妳正在閱讀這封信的當下,作為妳影子的我,依舊是躲在某個角落瞇起眼睛凝望著妳吧。
15%
Flag icon
但是在看過妳們夫婦恩愛的場面後,我改變想法,決定在殺妳之前,先在妳眼前奪走妳深愛的丈夫之性命,讓妳充分感受悲傷後,再輪到妳死亡。這效果豈不十分出色?於是我便如此決定。但妳不用著急,我向來都不急迫。因為,還沒充分虐待過正讀著這封信的妳之前,便要執行下一個手段也未免太可惜了點。
15%
Flag icon
復仇鬼
16%
Flag icon
陰獸棲息於幽暗之中,屏著氣息,如啞子般不發出半點聲響。在這種異常的靜寂中,她瞬覺恐怖異常,即刻逃出起居室,連家中也待不住了。回過神來,已逃到外頭。隨後,想起了我,即刻不容緩地到附近的自動電話亭打電話給我。
16%
Flag icon
在聽她敘述的同時,我不由得聯想到大江春泥的恐怖小說《屋頂中的遊戲》。倘若靜子聽到的滴答聲並非錯覺,而是春泥真的潛伏在屋內,這表示他將小說中的點子付諸實行,同時這確實也像他的行徑。正因為我讀過《屋頂中的遊戲》,更不能將靜子看似異想天開的話一笑置之。連我自己也不由得感到恐怖,彷彿已見到肥胖的大江春泥頭戴尖頂紅帽、身穿小丑服揚起嘴角獰笑的模樣。
17%
Flag icon
This note or highlight contains a spoiler
我學起屋頂中的遊戲者,窺視下面的房間,發現春泥沉迷於此遊戲絕非沒有道理。因為,從天花板縫隙間見到的「下界」光景竟是如此不可思議,遠超乎我的想像。特別是當我凝視著飽受打擊而面容憔悴的靜子時,不由得驚嘆人類這種生物竟然會因為角度不同看起來如此異樣。通常,我們呈現的都是平視角度所看到的側面,不管多麼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什麼樣子,也不曾考慮到從正上方看到的模樣。正上方永遠是不設防的,正因為不設防,所展現的是沒有一絲裝飾、樸素的模樣,以不甚美觀的姿勢暴露在觀察者眼中。靜子那光澤動人的丸髻上(從正上方見到的丸髻形狀很奇特),在劉海與髮髻之間的凹陷有一層薄灰塵,比起其他光鮮部位顯得異常髒污;從髮髻後面到脖頸部位可以看到和服衣領與背部之間形成的深谷,從正上方看得到背脊的凹陷。同時,滑潤的青白色肌膚上依舊存在著惡毒的紅腫血痕,看似疼痛地延伸至不可見之處。從上方見到的靜子,雖然失去了一些高雅,卻增添了一股獨特而不可思議的情色感。
29%
Flag icon
This note or highlight contains a spoiler
當偵探碰上過多的證據,就是他該警戒的時候。首先,那些筆跡極逼真的威脅信,令人難以相信真如我的推理般由六郎偽造而成。過去,本田不就說過,就算能模仿春泥的筆跡,六郎這個不同領域的實業家憑什麼連極具特色的文章都學得那麼像?在這之前,我一直沒聯想到,春泥的作品裡有一篇小說叫〈一張郵票〉,內容為歇斯底里的醫學博士夫人憎恨丈夫,她讓丈夫模仿自己的筆跡,並製作假紙條等證據,將殺人罪嫁禍給丈夫。難道,春泥不會在此事件中運用相同的手法陷害六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