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
Rate it:
Read between June 27 - September 2, 2020
3%
Flag icon
艾森豪將軍(Dwight David Eisenhower)曾說:「計畫無用,但『做計畫』卻是一切。」重要的並不是一套一成不變的計畫,而是無止盡地反覆計畫。艾森豪將軍曉得,兩軍對陣的當下,每個計畫都是派不上用場的。
3%
Flag icon
制訂於一七八七年的美國憲法,至今已修訂了二十七次;瑞士聯邦的聯邦憲法,自一八四八年起草至今,也曾經歷兩次全面性大修及十幾次局部性小修;制訂於一九四九年的德國基本法,至今也做過六十次調整。這絕非恥辱,反倒是十分明智的事。修正的能力可謂是民主制度順利運行的重要基礎。民主所關乎的並不是選出正確的領導人(換言之,不是關乎「正確的設定」),而是萬一選錯了領導人,如何在不流血的前提下換人試試。在所有的國家體制中,唯有民主制度內建了修正機制。
5%
Flag icon
幾乎沒有哪個行業像航空業那麼嚴肅看待錯誤。在戲劇性地迫降於哈德遜河後,著名的「薩利」機長(Chesley Burnett "Sully" Sullenberger)曾寫道:「所有存在於飛航方面的知識,每項規則、每項程序,無不是因為有某人在某處墜機。」每次墜機都讓日後的每次飛行更安全一點。這項原則是種細膩的心理工具,我們可以將它稱為「黑盒子思考」(black
6%
Flag icon
重要的是,你必須找出背後真正的原因,繼而將它們去除。問題並不像老酒那樣,會越陳越香!
8%
Flag icon
「有老的飛行員,也有大膽的飛行員,但就是沒有既老又大膽的飛行員。」身為業餘飛行員,我總是將這句諺語銘記在心。有朝一日也能算是位老的飛行員,我挺喜歡這樣的想法,喜歡的程度明顯高過另一種選項。
12%
Flag icon
如果你需要一個比較具體的描繪,且容我這麼說:我經常會把自己看成是一個開放的、通風的市場大廳,各式各樣的小鳥都會從中穿堂而過。有時牠們只是隨性地飛過大廳,有時牠們則會逗留稍微久一點,有時牠們甚至會「墜落」。無論如何,最終牠們都會離開。有些小鳥深得我心,有些小鳥我就不太喜歡。自從我想出市場大廳這樣的描繪,我就不再「擁有」這些情感,我再也不覺得自己是它們的所有人。它們之中雖然有些會被我看成是不受歡迎的不速之客,但我也不至於過分受到打擾,正如市場大廳裡那些來來去去的鳥,我會忽略牠們,或是從遠處觀賞牠們。鳥的比喻甚至還有更進一步的妙用:如果你把各種情緒分類成不同的鳥,你就更能以遊戲的方式去面對它們。在我的想像中,嫉妒是嘰嘰喳喳的綠色小麻雀,緊張是連續敲擊的啄木鳥,憤怒是火冒三丈的獵鷹,害怕則是撲撲振翅的畫眉鳥。你應該能懂我的意思!
13%
Flag icon
即使是網路上最率真的賣弄,也都是純然的表演。使用者們當然也都曉得這一點。
13%
Flag icon
一個人之所以會受到尊敬,是因為他信守承諾,而非與我們分享他內心的獨白。
13%
Flag icon
人們不會期待一位外交部長會掏心掏肺、自曝其短、崩潰在自我懷疑中。相反地,人們會期待他能信守承諾、信守約定、展現專業能力、不搬弄是非、不唉聲嘆氣、表現出最低限度的禮儀。請你隨時檢驗自己在擔任外交部長這個工作上的表現,是否應該重新選任一位外交部長。
15%
Flag icon
每個「以牙還牙/投桃報李」的策略,都是始於一個「履行預付」和一個「信賴預付」,都是始於一個初始的、自發的「是」。事後讓我們氣惱、懊悔的,往往就是這個初始的、自發的「是」。一旦我們脫口而出這個自發的「是」,就會傾向於將它合理化。我們會設想提出請求的好理由,卻不會想到實現那個請求可能需要耗費的時間。對理由的評價高過時間;這是種思考錯誤,因為理由可以無限多,時間卻是有限。
16%
Flag icon
事關金錢時,我們特別容易產生聚焦錯覺。如果你是位億萬富翁,你會覺得更幸福幾分?華倫.巴菲特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曾把自己的生活和某位尋常老百姓的生活做個比較,絲毫不覺得兩者有多大的差別。生活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巴菲特都睡在一個普通的床墊上,就和你我一樣。巴菲特所買的服裝也是一般的成衣,不會比你我的更貴。他最愛喝的飲料是可口可樂,飲食不比一個學生更好或更健康。工作時,他用的是普通的書桌,坐的是普通的椅子。從一九六二年起,他的辦公室始終都在同一個地方,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一棟單調的辦公大樓裡。如果你一分鐘一分鐘地去比較自己與巴菲特的生活,他的財富效應就會變得微不足道。
17%
Flag icon
一位遊艇主人感到最幸福的兩個日子就是,買下遊艇的那一天,以及把它賣掉的那一天。
19%
Flag icon
以下是幾個關於金錢的重要經驗法則。第一,在英語中,「去你的錢」(fuck-you-money)已成為說話不修邊幅的人的慣用詞彙;「去你的」是你離開老闆辦公室前,會對老闆破口大罵的話,這也可能是你向對方說的最後一句話。「去你的錢」就是「允許你在毫無財務的後顧之憂下,隨時辭職不幹的儲蓄」。這筆儲蓄或許是你一年的薪水。「去你的錢」是「自由」,其重要性大過物質上的獨立;「去你的錢」讓你得以擁有客觀觀察、思考的空間。如果你尚未積攢起這筆「去你的錢」,請盡量壓低固定支出。支出越低,便能越快存妥這筆錢。最美好的情況莫過於,擁有金錢,卻幾乎不需要什麼東西。 第二,別對自己的收入或財產的些微波動大驚小怪。你的股票投資組合今天是漲一%或跌一%,你都該心如止水。重點在於,別把太多心思放在金錢上。就算你更常想著金錢,它增加的速度也不會變得更快。 第三,別把富豪拿來當作比較的對象,這會讓你感到不幸。如果你非比較不可,不妨和比你窮的人相比。但最好還是別和任何人相比較。 第四,即使你十分富有,還是過得低調一點吧。財富會召來嫉妒。你不妨以華倫.巴菲特為榜樣,他至今仍住在一九五八年購置的簡單住宅裡。如果有錢的話,人人都能購買豪華遊艇;這不是什麼藝術。令人欽佩的是,當自己是個億萬富翁,卻不購買任何豪華遊艇,選擇過儉樸的生活。
19%
Flag icon
沒人能夠完全看透這世界。對單一的人腦來說,這世界太過複雜。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你也只是知道一點皮毛。無論如何,也算是點什麼,因為這個微小的立足點會是你展翅高飛、在人生中取得成功的出發點。缺少這個出發點,你就不會有「起飛」。
20%
Flag icon
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銘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圈,待在裡面。這個圈圈到底有多大其實無關緊要。知道圈圈的邊線究竟在哪則非常重要。」巴菲特的生意夥伴查理.蒙格補充道:「你必須找出自己的才能何在。如果你想在能力圈外碰碰運氣,你的事業將慘不忍睹。這點我可以跟你打包票!」IBM的創辦人湯姆.華生(Tom
21%
Flag icon
一項卓越可以抵過千百項不足。你在能力圈「裡」所投資的每個小時,將比在能力圈「外」所投資的每個小時具有高出「千倍」的價值。
21%
Flag icon
那麼,什麼人更為成功,是「投機者」還是「投資者」呢?兩方其實各有贏家和輸家,但只在投資者這邊才會有贏家中的巨擘。為何會如此?核心差異在於:投資者會善用長時間,股票交易員則否。 大腦喜歡短時間、躍進式的發展,對高潮和低潮、快速的變化和刺激的訊息會有過度的反應,但對持續性的發展卻幾乎無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系統性地高估作為、低估不作為,高估行動、低估思考,高估出擊、低估等待。
22%
Flag icon
長期成功的形成,就猶如加了發酵粉的蛋糕。漫長、持久、無聊的過程促成了最好的結果。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人生。 從未有哪個時代像如今身處的這個世紀這樣,積極、忙碌、奮勉受到高度讚揚。現代的「破壞性創新」宗教要求我們不斷摧毀自己的事業、公司,以及人生,然後重新創造。根據普遍的共識,唯有如此才能保有競爭力。此外,許多人更相信,美好的人生必須是由高調的冒險、旅遊、移居和高潮所組成。在我看來,情況卻正好相反。越是寧靜的人生,越具有建設性。獲頒諾貝爾獎的數學家伯特蘭.羅素所見略同,他曾指出:「歷史上那些重要男性的人生便是如此,除了幾個偉大的時刻以外,全無令人興奮的事情。蘇格拉底(Socrates)只偶爾會開開心心地出席某個飲宴……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安靜地在他老婆身邊度過,頂多就是吃完飯出門散散步,三不五時會在路上巧遇一、兩位朋友,如此而已。康德(Immanuel Kant)一生從未遠離柯尼西堡(Königsberg)超過十里。自環遊世界之旅返回後,直到過世,達爾文都靜靜地待在家裡……簡言之,靜謐的人生是偉大男性的特質。他們所享有的人生,在外人看來,毫無驚人之處。」這點同樣也適用於歷史上的偉大女性。高調的舉止與良好的思想之間、躁動與洞悉之間、作為與結果之間,並不存在某種正相關。
22%
Flag icon
查理.蒙格曾說:「你不必非得光鮮亮麗,你其實只需要比別人聰明一點點,並且維持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25%
Flag icon
知名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曾說:「社群媒體創造了一種把個人變成小型品牌管理者的文化,人們透過臉書、推特、簡訊和 Instagram,打造出一個假裝快樂、外表活力十足的我。」布魯克斯用一個絕妙的詞彙來形容這種情況,「討讚機」(approval-seeking machine)。一不注意,我們就會變成這樣的機器。臉書的按讚人數、追蹤人數、各種評價等等,交織成一張個人狀態的量化即時回報網;但所呈現出的狀態從來就不真實。倘若被這張網所擄獲,就很難自由伸展,遑論經營一個美好的人生。 結論:世人會寫些、傳些、貼些他們想要談論你的事。人們會在你的背後說長道短。你可能會被讚美之聲包圍,也可能被唾棄之聲淹沒。這是你無法控制的事情。所幸你也無須去做這樣的事。如果你恰巧不是政治人物或名人,也不靠廣告吃飯,就別再在意自己的名聲,別管別人喜不喜歡你。不要 google 自己,也不要討拍。去做些其他什麼吧,請你以還能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方式生活。華倫.巴菲特曾說:「如果我做了什麼別人不滿意的事情,但我卻樂在其中,那麼我就是幸福的。如果別人對我大肆褒獎,但我卻不滿意自己的成績,那麼我就是不幸的。」這是完美的「自我計分牌」。務必以友好且從容的淡定,婉拒來自外界的讚譽及批評。你對自己的看法才是重要的!
38%
Flag icon
如果「能力圈」代表的是一萬個小時,那麼「尊嚴圈」代表的則是一萬個傷口。
43%
Flag icon
不必凡事都非得有個意見,這其實是很輕鬆自在的。沒有意見不代表你有精神障礙,你根本無須介懷。相反地,這其實是種理智的象徵。沒有意見是種資產。今日的問題並非資訊超載,而是意見超載。
44%
Flag icon
人類最後的自由在於選擇看待事物的態度。」這正是前述「精神堡壘」所指。讀過普里莫.萊維的作品的人總會訝異於他所描述的集中營經驗富含濃厚的斯多噶氣息。此外,在第二十七章,我們還認識了可算是斯多噶主義者的戰鬥機飛行員史托克達爾,他曾經當過七年戰俘,其中有四年被單獨囚禁。但整體而言,我們對斯多噶的思想還是相當陌生。當我們提到「命運」一詞時,所指的不再是「幸運輪」,而是「系統失靈」。失業、饑荒、戰爭、疾病,是的,就連死亡,這所有一切全被歸責給很遺憾居然例外失靈的系統。
45%
Flag icon
美國毒舌作家戈爾.維達爾(Gore Vidal)曾在某次訪談中坦承:「每當有朋友獲得一點成功,我的身上就會死去點什麼。」他藉此表達每個人身上偶爾都會發生,卻沒人樂意承認的事,亦即在所有情緒中,最沒意義、最沒用處且最具毒性的一種:嫉妒。
45%
Flag icon
社群媒體則是個規模更大,或可說是巨型的比較實驗。眾所周知,臉書搞得大量用戶極度沮喪與挫折。洪堡德大學的學者試圖透過研究找出其中原因。頭號原因是什麼呢?你猜對了,就是嫉妒。這點不難理解,因為臉書本就是用來讓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相互比較,是完美的嫉妒溫床。對社群媒體敬而遠之吧。那一大堆愚蠢的統計數字(像是按讚人數、追蹤人數、朋友人數等等)成了一種會讓我們陷於不幸的超可比性。不僅如此,朋友上傳的照片和他的日常生活完全不符,那是經過精心策畫的。這很容易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讓你誤以為朋友過得比你好。
50%
Flag icon
注意力、時間與金錢是最重要的三種資源。我們相當熟稔時間與金錢,還有專門探討時間與金錢的學術研究,就是所謂的「勞動」與「資本」。然而,我們對注意力卻近乎一無所知,即便它儼然已成為這三種資源中最具價值的一種,對成功與幸福最為重要。遺憾的是,在處理它時,總會發生系統性的錯誤。以下是幾個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重要建議。
52%
Flag icon
藉由瘋狂地閱讀,或用統計的說法,藉由在人生最初三分之一的階段裡大量採樣,你就可以得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閱讀基本分布圖。你會讓自己的判斷力變得敏銳,日後有能力做出明確的選擇。因此,請等到大約三十歲左右再啟用這套讀書券,屆時請務必嚴格遵守選書規則。畢竟年過三十,便不該再將苦短的人生浪費在爛書上頭!
55%
Flag icon
沒有人能夠完全照亮事實,即便是最有學養的人,也只不過能往某個特定方向多看個幾公尺遠。一個人如果想要跨越知識侷限,就必須向前走,不能停在原地。要行動,別光思考。
55%
Flag icon
短暫思考過後,一個人就能在知識上取得很大的進步。然而,隨著時間經過,進步的幅度會越來越小;而抵達思考極限值的速度總是快到令人訝異。以投資決定為例,將所有找得到的因素全部攤在桌上,你頂多只需要再三天的思考時間;決定人事也許只需要一天;倘若事關轉行,頂多只要考慮一星期。也許人們還會付出更多的思索時間,好讓片刻的情緒波動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影響。接下來,思考就再也沒有任何幫助了;為了獲得新知,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66%
Flag icon
科學、經濟與文化等方面的突破,應歸功於這些局外人的比例出人意料地多。愛因斯坦找不到任何大學教職,就在伯恩的專利局當個三級技術員,領取微薄的薪水勉強度日。在那裡,他利用閒暇時間,為物理界帶來一場革命。再往前兩百多年,年輕的牛頓闡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發展出一個完整的數學分支。當時他的「俱樂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因為瘟疫肆虐而不得不關閉,他有兩年的時間避居鄉間。達爾文也是個自由的學者,他的名字從不曾出現在任何研究所的支薪表上,他也從未擔任過教授。柴契爾夫人(Margaret
76%
Flag icon
一九九四年,在一場對學生的演說中,查理.蒙格透露了自己的思考祕密:「你必須在腦袋裡建構一些模型,並將自己的經驗,無論是以直接或變形的方式,置入這些模型的網格結構中。你會發現,有些學生只會死記,卻不會活用。這些人終究會在學業和人生中失敗。你必須把經驗嵌入你腦袋裡那些模型的網格結構中。」(Char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