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ratings and reviews
Rate this book

秋园

Rate this book
听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的故事。

1914年,世上有了“秋园”这个人。1918年,汉语有了“她”这个字。秋园,她来过,挣扎过,绝望过,幸福过。今天,她80岁的女儿,把普普通通的她,讲给世界听。

“我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172 pages, Kindle Edition

Published June 8, 2020

Loading interface...
Loading interface...

About the author

杨本芬

3 books3 followers
杨本芬 (YANG Benfen),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后进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毕业即下放江西农村。此后数十年为生计奔忙,相夫教子,后从某汽车运输公司退休。花甲之年开始写作,在《红豆》《滇池》等刊物上发表过短篇小说。2020年出版的处女作《秋园》,讲述了主人公秋园这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并以她的经历串联起百年中国的沧桑,深情而悲悯地描绘了底层乡间人物对苦难的承受与抵抗。此书一经出版,便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Ratings & Reviews

What do you think?
Rate this book

Friends & Following

Create a free account to discover what your friends think of this book!

Community Reviews

5 stars
172 (56%)
4 stars
107 (34%)
3 stars
25 (8%)
2 stars
2 (<1%)
1 star
1 (<1%)
Displaying 1 - 30 of 58 reviews
Profile Image for Yumi.
10 reviews4 followers
December 27, 2020
太重了,也太苦了。看到最后那句“八十八岁,(外婆)依然为我没看到山崖上的杜鹃感到遗憾”,泪眼滂沱。太多被命运搓磨的底层女性,悄无声息地就湮灭了,未留下一笔记录。又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人要被那样欺辱折磨,又为什么如今也仍旧是。
Profile Image for Aria.
77 reviews
April 19, 2022
平实简单的文字,60多岁的妈妈,讲了外婆秋园苦难的一生,总觉得已经到底了,后面又有更苦的事情发生。可读着又不仅是悲伤,因为她那么坚韧,从民国到现在,从裹脚到放开,虽然经历了那么多,却还是一直坚持着,一次次倒下又爬起,和早慧独立的女儿,拉扯着她的家,度过一个又一个磨难。小小的一本书,又是那么重。有穷山恶水,也有滴水涌泉,有时代的n粒沙,也有萍水的温情。普通人不普通的一生
Profile Image for Mae.
104 reviews2 followers
January 31, 2023
看完感慨万分,那些少被书写的故事隐藏着残忍和不公。可以看出由于审查删掉了文革十年的故事,前后文衔接很突兀,那十年的故事也只能是在厨房里闲话说给家里的后辈。虽然能够想象期间发生了什么,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完整版。
244 reviews6 followers
June 18, 2022
诚如作者描述的,这是中国人家在时代大浪中载沉载浮、挣扎求生的过程。

虽然抱怨过秋园丈夫的选择,但依然理解这最后的坚守信念的勇气。同时也感叹一开始的宽容到底还是结下了善缘,妻女才能有机会挺过难关。
Profile Image for Julie.
41 reviews
June 8, 2023
素材的组织可以更好,但是如果是我妈妈或者外婆讲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我若不写,则无人能写”,我已经在不止一位女性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也希望读到更多,期待更多女性能书写那些她们的故事。
399 reviews8 followers
September 12, 2021
含着泪读完了最后几章,感慨于自己生于一个幸福和平富足的年代。60多岁的老奶奶的处女作,文字朴素却能写出一整代女性在大时代下为了活下去挣扎于困顿的生活。
Profile Image for raisie.
6 reviews
April 29, 2023
「這就是她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眼。就這樣,秋園帶著她的碎骨、她骨頭裡的疼痛、她的最後一眼,去了另一個世界。」

「一生嚐盡酸甜苦辣,終落得如此下場。」
Profile Image for Yiling.
27 reviews
June 27, 2021
读后感到酣畅淋漓,之骅的文字质朴,刻画生动,她笔下的人物善恶分明,不是古道心肠的,知恩图报的,就是投机取巧的,恶贯满盈的(好奇满娭母也、满富平、满宝兴、张跛子之辈的原型的命运),并且这些良善和罪恶仿佛都是与生俱来,无法追根溯源的,但无论是哪个时代,这些特质只有在与底层人民的交往中才能体现。
秋园五十年间辗转城乡,为活着做过太多无奈的选择。阅读期间,我倒没有潸然泪下的时候,但总是忿忿不平,为她的忍气吞声而气。
Profile Image for Kath.
19 reviews3 followers
October 23, 2021
这不是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书,但却是最近让我留的眼泪最多的一本书
《秋园》的叙述平实,自然,有一种岁月搓磨已久后的不悲不喜,只是忠实的记录
但又因为所记录时代的动荡,每字每句,都似有血泪
文中出现的人物,无一不饱满鲜活,展示了极度贫瘠之下,命运的不同侧脸,是非常动人的群像描写
看完我久久不能平静,异常地想念我的���父祖母,想要回家
Profile Image for Ligh.
50 reviews
Read
February 28, 2023
This book made me wonder, when we applaud our mother/female ancestors’ resilience, are we at the same time susceptible to justifying or at least turning a blind eye to our father/male ancestors’ absence (in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pain they themselves inflicted upon their families through gendered power imbalance.

As important as it is to make Mothers’ stories and female embodied life experiences visible by telling them, sensationalising and digesting these stories might also be a form of social control, a reminder to the new generation that they/we had it easy and make them/us vulnerable to exploitation and mistreatment. I’m not saying it’s better not to record and remember stories of women’s pain, struggle and resilience, but how not to put them on a pedestal in the process.

I tried to like this book, but I can’t shake off the feeling that maternal sacrifice was glorified and made virtuous.
Profile Image for Astrog.
3 reviews
September 4, 2023
The language style is too simplified, which is understandable but not tolerable. It was just a plain recording of some women's harsh lives in those sensitive years, being apparent that so many things can't be written out explicitly. All I felt is that these people are sad, desperate, yet they still fatuously believe in their government. Even if they didn't, these would not be able to be part of the book if it is to be published!
So overall, I do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hyped it up so much that it appeared in my social media feeds every day.
274 reviews7 followers
November 9, 2022
今年读了好几本近代中国小说。听说这本在国内很火。这本书让我想到了Wild Swans和余华的《许三多卖血记》。不论虚构还是回忆录,三本书都是讲近代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下一个家庭的起起伏伏,所以讲到的历史事件真的大同小异,让我一遍遍回顾中国近代史,感觉还是很有意义的。什么裹小脚,抗日,炼钢,闹饥荒讨饭,文革,批斗,“成分不好”,下乡,恢复高考,等等,大多都在这几本书里出现了,充分体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在时代大浪中载沉载浮,挣扎求生的过程。”书中很多情节真的蛮惨的,让我印象深刻。秋园裹小脚。秋园的女儿无端死亡。秋园把小儿子送给别人家为了给他一个好生活,但是一个月后发现儿子备受折磨。小泉年幼被当作童养媳,十几岁缺乏性教育早产生下人王,辛苦拉扯她长大后人王不慎掉入水缸淹死。田四玩水淹死。秋园备受邻居大妈欺辱。秋园丈夫真是愚善,太不给力了,非要去务农却明明什么农活都做不了,真是苦了秋园。总之秋园真是苦了一辈子,受尽了生活的一次次沉重打击,却坚韧不拔,是家庭最坚强的后盾。唉,以前的人真惨,现代人看这本书就是忆苦思甜。
Profile Image for Jeremy Ma.
3 reviews
Read
May 31, 2022
我总以为,时代的洪流会总在每一身个处其中人的们身上下留些印记,尤当其人们所经着历的是贫穷、饥饿、恐惧和绝望,这种时代的记印就显得尤深为刻,是不藏住的。

当然,我所说的印记,并是非历经贫穷饥后饿的唯利是图,并非历是经恐惧绝望后唯的唯诺诺,而是一身种处至暗时却刻不至于入陷虚无、始企终盼光明韧的性和坚守良的知勇气。

这坚种韧和勇敢,仿佛一团火,由内自发而生的火,温暖心了底,指引了光明。这团火润物无声,我在己自的爸爸妈身妈上看到过,我在作者上身看到过,我在其笔的下父母亲上身看到过。

《秋园》是者作杨本芬以己自母亲为原型传的记体小说。做为时代亲历者,花甲之年杨的本芬在自灶家台旁用文字手稿,歌颂了那团火。历史不应忘被记,荐读之。
Profile Image for Annie Yang-Perez.
205 reviews2 followers
March 15, 2021
这本书真正的力量在于它是几代人命运坎坷的真实记录。读着他们的故事,难免会觉得天地不仁,然而面对冷峻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个体在一个又一个关口选择了用自己的仁厚宽忍在命运降下的冰天雪地中保持温润如玉、温暖他人。这样的人生故事在中国的大地上何其多,也让我再次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如果一世艰辛一世奔忙,最终要有普遍意义上幸福的结局才能算得圆满吗?抑或幸福就是在苦味日常中的回甘呢?然而无论读者获得何种启发,这字字句句都是具体人物的真实人生。全书唯一让我有些许不满足的是文字的火候稍欠,但真实的价值是不可抹煞的。
Profile Image for Xiahou.
54 reviews
February 13, 2022
也許每個中國大陸的讀者都能從秋園的故事裏找到一絲自家經歷的影子。閱讀的過程中我多次想起自己的外婆,她也是受日寇入侵所害,由富足之家逃往未知之地。小時雖與她生活在一起,卻極少聽她談起過自己的曲折人生。直到數年前忽然意識到,那都是該存留下來的珍貴記憶呀。然而爲時已太晚,外婆早就不在了。

我始終無法理解,在那個荒唐的年代,人們何以殘忍至此,要互相撕咬,如有不共戴天之仇?明明大家都是貧窮困苦之人啊!當然,在種種惡行之中,仍然有小小的善舉讓人頗感安慰。

書裏的敘述雖然大多平淡,好似流水帳,讀來輕鬆,但消化起來卻很是沈重。另外,有些地方有跳躍之感,或是刪減所致?
Profile Image for rrrrrrranda.
1 review5 followers
March 25, 2022
开始读杨奶奶的故事。很朴实的文风,没有过多文学技巧,却充满着那一代人努力抗争逆境的现实力量。回想起小时候听奶奶姥姥姥爷讲述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娓娓道来经历战乱、建国、饥荒、文革、下乡再到后来组建家庭,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听过太多遍直到后来可以复述,竟变得不耐烦起来。为自己的年少无知感到愧疚。长大后现已离家在外许多年,家中老人一个个过世,心中又激起想了解陈年旧事的��奇心,却再也听不到他们亲口讲述了……感谢杨奶奶的记录,虽然不希望祖国故土上再发生那些苦难,但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不该被遗忘。
7 reviews
March 25, 2023
编辑把这本书对标女版《活着》,我总隐隐觉得格局不够大。 秋园的故事是女性的故事,她没有在岔路口的选择权,只能在被选择,跟随,然后用尽自己的力量从苦难中萌芽开花。她经历的离别,绝望,无助都是那么平常,更显得悲凉。我向来不喜欢把那个时代的悲剧故事归于个人命运的无常, 我也不认为无数人的离去是因为天灾或命运不济。秋园和家人每天被时代推着走,像是磨豆子一样被挤压。在这样一片土地上,阴影太厚重,平凡人的苦难何其多,能做的也就只有长叹一声,继续努力生活。
Profile Image for Kkm.
23 reviews
February 3, 2021
...
讀的時候想到我的外婆。
我想推薦給我媽,又不敢推薦。
Profile Image for Lucky.
133 reviews6 followers
December 31, 2021
没有过多的润色,甚至在叙事上显得有些匆忙,可如果每一件都让她像织布似地细细密密讲给你听,是会很疼的。
Profile Image for E.T..
363 reviews12 followers
February 25, 2022
生活太苦了!无数次想起了《活着》。女性的力量虽然不大,但足够坚韧,支撑着整个家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至于父亲,只能说的确是个好人,但活得太任性自我了。理想主义在太平盛世算得上是浪漫诗意的,在当时却是致命的。因为播客而了解到这本书作者的故事,想到同样热爱写作的妈妈,希望女性都能有机会记录书写自己的故事和人生,越早越好,而不必等到花甲之年。
142 reviews1 follower
April 14, 2022
今天是豆瓣需要手机验证然后不给美国手机号验证的第一天么。。。
40 reviews
April 19, 2022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普通女性的一生就是苦难的一生。不为写作而写的故事,特别动人。
Profile Image for kilig.
238 reviews2 followers
April 19, 2022
很平實地敘述了上世紀兩代女性的故事,像在讀自己媽媽和外婆的人生。
145 reviews
May 5, 2022
读完有些沉重。一位女性的个人史,在时代的变动里,是她波折的命运。看到人的善,也看到人的恶。个体是那么渺小,她的一生又是那么沉重。几度觉得很难过。而这本书本身又是那么难得。

5 reviews
June 22, 2022
太苦了
“这个家是靠一个裹过脚的母亲和她不幸而早慧的女儿支撑起来的。”书中的父亲,就算不曾打骂子女,就算因供不起读书向女儿下跪,但他��是“父”,仍是懦弱的。
6 reviews
August 3, 2022
好看是好看的,但莫名感到悲哀:五六十年过去了,早已现代化的中国,文学能写动人的,还是只有那几十年的苦难吗。
Profile Image for j11x.
54 reviews
August 16, 2022
看完了好像过了一辈子....太沉重了。真的很佩服那个时代的女性,她们善良一生,隐忍一生,奉献一生。
Displaying 1 - 30 of 58 reviews

Can't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Get help and learn more about th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