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men56 reviewsAugust 31, 2013香港是我家. 其實什麼是家呢? 對於我來說, 家不是一個完美的地方. 相反, 家是一個複雜而充滿瑕疵的成長地. 但我愛我的家, 不是因為它的完美。 相反的, 我對我家的瑕疵瞭如指掌,但亦因為它的缺陷令我對它特別的寵愛。 它的不完全突顯它更獨特,更可愛的一面。也斯就是憑著他深愛香港的情感, 對這個城市不離不棄, 亦不能忘懷的執著, 寫出了這一本使讀者回嚮的感人佳作。 從香港60,70,80 年代說起, 對比香港在千禧年後經歷的變化,也斯與很多香港人一樣,都感到無助和失望. 不同的是, 也斯未有放棄香港文化,選擇了用文字和相片來造就一個集體回憶. 讀起<也斯的香港>, 確實令人有點感慨. 也斯對香港文學貢獻的熱誠不斷,可惜香港人對文化的冷漠, 地產商和政府對土地使用不周, 社會以利字行頭的k 型成功標準, 令真正值得香港人驕傲的本土文化漸漸流失. 其中我最喜愛的一篇是關於香港的飲食文化, 而最富香港特色的莫過於鴛鴦!「鴛鴦」五種不同的茶葉沖出了香濃的奶茶, 用布袋或傳說中的絲襪温柔包容混雜沖水倒進另一個茶壺, 經過時間的長短影響了茶味的濃淡, 這分寸還能掌握得好嗎? 若果把奶茶混住另一杯咖啡? 那濃烈的飲料可是壓倒性的, 抹煞了對方?還是保留另外一種味道: 街道的大牌檔從日常的爐灶上累積情理與世故混和了日常的八卦與通達, 勤奮又帶點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 看完也斯真情流露的寫作,令我真想回到我的家, 一邊咬著菠蘿油, 一邊大啖大啖地吮走糖的鴛鴦.2013 hong-kong 中文書
Song269 reviews483 followersAugust 28, 2019也斯(1948年~2013年1月6日)本名梁秉钧,广东新会人,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也斯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曾获《大拇指》诗奖及"艺盟"香港作家年奖。也斯作为香港长大的文化人,对香港市井,美食,文化和人物的热爱深沉而执着。这是本包罗万象的杂文集,内容精彩。与龙应台不同,也斯不是访客,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对香港的过去有深刻的记忆,与香港蒸腾的市井,与天水围,新界,食肆,商场,茶楼,公园有血肉呼吸一般的连结,这是存粹“香港制造”的本土化视角,是外来访客不能企及的地方。也斯这本杂文集里,还有很多篇幅讨论香港本土的文学、文化,他有强烈的香港文学理念,也借文学指明香港不同于任何其它地方的特质:1950年代流亡香港的大陆文艺家,香港本土的艺术家,西方舶来的西洋文艺,广东本地的粤语文化,香港的报纸和电影,共同塑造了香港。也斯希望世人认识香港,认识香港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